紙幣崩了,老鼠背黑鍋?
元朝末年,大元寶鈔這東西從值錢的寶貝變成一堆廢紙,老百姓都說“拿紙當布都不夠結實”,最后買個包子都得拿糧食去換。可你聽過沒?這紙幣咋沒用了,民間愣說是老鼠啃了國庫才搞亂的,搞得洪武帝朱元璋上臺還得收拾這堆破爛。這事兒聽起來跟笑話似的,可還真有點歷史影子。今天咱就來聊聊,元朝這紙幣咋崩的,老鼠是不是真背了鍋,洪武初年又是咋翻盤的,帶你看看這經濟怪談的真面目。
元朝紙幣:開頭挺牛,后來垮了
元朝(1271-1368),蒙古人打下的天下,管著大半個歐亞大陸,玩經濟也挺有想法。《元史·食貨志》里寫,他們弄了個“大元寶鈔”,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定貨幣”,不靠金銀撐腰,全憑朝廷說它值錢就值錢。剛開始真挺厲害,1260年忽必烈搞出“中統鈔”,老百姓拿著買啥都行,商販也樂意收。那時候一年發個幾百萬貫,市場上挺穩當,物價也沒啥大起大落。
可這好日子沒撐多久。忽必烈打仗花錢跟流水一樣,1276年滅了南宋,后面又兩次打日本(1274和1281),全砸了,軍費全靠印鈔頂。《元史》里寫,至元二十四年(1287),換成“至元寶鈔”,發得更多了。到1309年,又弄了個“至大鈔”,一年發了幾千萬貫。朝廷還下狠手,說金銀不許私藏,全得換成紙幣,這不是硬逼著大家用嗎?老百姓心里開始犯嘀咕,紙幣印得跟紙片子似的,買個饅頭得抱一摞過去,咋看咋不靠譜。
紙幣危機:值錢到廢紙有多快?
到了元末,1360年代,這紙幣徹底不行了。《元史·食貨志》里寫,至正年間(1341-1368),寶鈔貶值90%多,一貫鈔連一斗米都換不下來。老百姓一看,這紙沒用了,城里直接拿糧食換東西,鄉下更干脆,啥都靠物易物。朝廷還硬撐著,說不收紙幣就砍頭,可誰聽啊?我翻了翻,至正二十七年(1367),一貫鈔連一文銅錢都換不到,貶值快上萬倍,這崩得比現代金融危機還離譜。
老百姓咋辦?城里人拿糧食換東西,鄉下連市場都沒了,啥都靠自己換。商販一看紙幣不值錢,寧愿收雞蛋也不收紙。朝廷急得直跳腳,年年加印,可越印越崩,最后連印鈔的紙都快不夠用了。這時候,民間冒出個說法,說紙幣沒用了,不是朝廷印多了,是老鼠啃了國庫。
老鼠背鍋:國庫咋成“老鼠窩”了?
這“老鼠啃庫”的說法,咋傳開的?我查了野史《元末野錄》,里頭寫,元末國庫里堆滿寶鈔,老鼠鉆進去啃了個稀巴爛,朝廷一看,庫房空了,干脆多印點補上。這聽著像笑話,可那年頭國庫管得真不咋樣。《元史·食貨志》里提,至正年間,地方官貪污成風,國庫糧食霉爛的事兒常有,老鼠啃點紙還真不稀奇。
元朝國庫啥樣?我翻了點資料,那時候多用木箱存鈔,紙又薄,南方濕氣重,老鼠啃點邊角不是啥新鮮事兒。可這“背鍋”說法,明顯是老百姓氣不過,找個理由吐槽朝廷。1368年,朱元璋打進大都,翻開元朝國庫,里頭真有不少爛鈔,可沒提老鼠,估計是被蟲蛀了。民間傳成“老鼠啃庫”,可能是元末亂得不行,啥怪事兒都往上靠。
元末苦日子:老鼠只是個笑話
老鼠頂多算個“助攻”,紙幣崩的真兇是朝廷自己。《元史》里寫,至正年間,紅巾軍1351年起事,朝廷軍費年年漲,1360年以后,一年發鈔上億貫,啥背書都沒有,純靠印。老百姓一看,這紙沒用了,換糧食都換不下來。數據上,至正二十七年,一貫鈔連一文銅錢都換不到,商販直接不收,朝廷還硬推,誰搭理啊?
老百姓咋活?我查了《元史·食貨志》,城里人拿糧食換東西,鄉下連市場都沒了,回到物易物。官府還派人抓“不收紙幣”的,可誰聽啊?這時候,老鼠啃庫的故事傳開了,算是老百姓對朝廷的冷嘲熱諷。可這笑話,救不了元朝,1368年,朱元璋帶著明軍殺進來,元順帝跑蒙古去了,紙幣徹底成廢紙。
洪武初年:朱元璋接手的破攤子
朱元璋上臺,面對的就是這堆破爛。《明史·食貨志》寫,1368年明朝剛立,國庫里全是元朝的破鈔,金銀一點沒見著。老百姓不信錢,經濟亂得像一鍋粥。朱元璋這人,從窮老百姓爬上來,知道這紙幣坑了多少人。他一上臺就說,“咱不玩這紙了,銅錢老實。”1368年,他下令鑄“大中通寶”,想恢復銅錢經濟。
可銅錢咋弄?他一查,元末戰亂,銅礦早廢了。《明史》里寫,洪武初年,年產銅才16萬斤,全國一人分不到3文,壓根不夠用。朱元璋急了,讓人把元朝的破銅器都熔了,可還是不夠。洪武四年(1371),他試著發“大明寶鈔”,想學元朝搞紙幣,可老百姓一看,“又來這套?”直接不信,市場上拿來當廢紙。
朱元璋咋翻盤:糧食加銅錢
朱元璋一看紙幣不行,干脆硬推銅錢和糧食。《明史》寫,洪武八年(1375),他下令全國禁紙幣,銅錢為主。可銅不夠,他又想了個招兒,讓老百姓交糧食當稅,國庫直接囤糧。1368-1375年,他修水利,分田地,糧食產量蹭蹭漲,年產谷物超2000萬石,硬是把經濟拉回來點。
可銅錢還是不夠用。到洪武后期,民間開始用銀子交易。《明史》里寫,洪武二十年(1387),銀錠開始流行,朝廷收稅也認銀子。這算是從元朝紙幣崩盤,兜兜轉轉,又回到金屬貨幣。朱元璋這招兒,挺實在,硬是用糧食和銀子,把元朝留下的坑填了點。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國田賦收入2500萬石,比元末翻了好幾倍,這翻盤,夠硬氣吧?
老鼠背鍋的真相:老百姓的冷笑話
老鼠啃庫,真背鍋了沒?我覺著,這事兒八成是老百姓編的冷笑話。《元末野錄》里寫,元末老百姓苦哈哈,紙幣不值錢,國庫又空,傳著傳著,就說老鼠啃了。元朝后期,倉庫管得亂七八糟,糧食霉爛的事兒常有,老鼠啃點紙不算啥新鮮事兒。可這“鍋”,明顯是甩給朝廷的,意思是“你們管不好,還怪老鼠?”
朱元璋上臺,拿這事兒當宣傳,挺聰明。《明史》里沒直說老鼠,可他常罵元朝“亂政”,這老鼠傳言,正好給他當靶子。他修國庫,查貪官,把經濟拉回正軌。這老鼠,背了個大笑話的鍋,可也讓人記住元朝這經濟亂套的日子。
元朝教訓:印錢不是萬能藥
元朝這紙幣危機,咋回事兒?我翻了《元史·食貨志》,核心就是一個字:濫。忽必烈開頭還行,年發幾百萬貫,后面打仗一急,年發上億,啥金銀都不靠,紙就廢了。1367年,一貫鈔連一文銅錢都換不到,通脹率上萬倍,現代經濟學家都得服。
這教訓,朱元璋看明白了。他不信紙幣,洪武初年硬推銅錢和糧食經濟,穩住局面。2025年咱看這事兒,挺有意思,元朝印錢印到崩,跟有些地方亂發貨幣差不多。老鼠背鍋這冷笑話,背后是老百姓的苦日子,笑完還得嘆口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