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爭吵,已經通過現場媒體的鏡頭毫不保留地公之于眾。作為罕見的敢于在白宮硬懟美國總統的人,現如今外界對于澤連斯基的贊美聲有之,批評聲也有之。在這一背景下,北約秘書長下場對澤連斯基提出一個要求,這個要求過分嗎?這位北約秘書長為何秉持這個態度?
據財聯社3月2日報道,北約秘書長呂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認為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爭吵是很不幸的,他已就此事與澤連斯基溝通,希望澤連斯基能好好思考,如何重建與美國人及美國總統的關系,因為烏克蘭、歐洲和美國需要共同前進。同時,呂特還表示,如果沒有特朗普在2019年提供的“標槍”導彈,那么烏克蘭在2022年2月面對俄羅斯沒有任何機會,因為歐洲當時什么也沒提供。
在爭吵爆發之后,歐洲政客里對澤連斯基持批評態度的人并不多,呂特這一態度算是比較少數的了。畢竟從現場畫面來看,率先挑起爭端的不是澤連斯基,而是按捺不住情緒的副總統萬斯。
但呂特這番話也不是完全無的放矢。首先,澤連斯基身為烏克蘭總統,其舉止應該以烏克蘭利益為最高考量,他這次前往美國尋求簽署協議,那就應該以此為重,將美烏關系鬧掰的確不太合適。其次,美國為烏克蘭提供的援助由來已久,特朗普任上送的“標槍”導彈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烏克蘭扛住了前期的壓力。在這一點上,也不能說特朗普什么都沒有為烏克蘭做過。
當然了,呂特之所以這么說,離不開他北約秘書長的身份。北約現如今完全就是靠美國的軍事力量撐起來的,它最大的依仗就是美國,呂特自然不可能也像其他歐洲政客那樣明顯攻擊特朗普。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呂特他面對如今的美烏歐分歧,似乎也只能這么說,總不可能批評錙銖必較的特朗普。
只能說北約既是歐洲的財富也是歐洲的束縛。誠然之前歐洲國家靠著北約為其提供的安全保障,用美國的錢來維護自己的軍事安全,節省了很大一部分開支;但現如今俄烏沖突延宕至今不說,離經叛道的特朗普有不管歐洲的趨勢,那歐洲各國必然要面臨一番痛苦的轉折——提高軍費、重視軍工,北約的“集體防御”原則反而束縛住了這些國家的手腳。
總而言之,這場架不管澤連斯基有沒有和特朗普吵,都不影響本屆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的不滿、對援助烏克蘭的不滿,這個矛盾是早晚要爆發的。現如今歐洲要么也像美方一樣,不為烏克蘭提供支持,要么就得承擔起美方退出后的責任,加大援助烏克蘭的力度。在這一背景下,呂特這個北約秘書長其實頗為尷尬,既無法調動北約編制下的美國軍隊,也無法對此事完全置之不理,因此只能在歐洲和美國之間,爭取當好一個“裱糊匠”,別讓雙方矛盾不可調和。
從這一角度出發,他對澤連斯基的批評未嘗不是“恨鐵不成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