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一名日本兵在軍車中自盡,還留下一封用中日雙語書寫的信件:“我把運來的十萬發(fā)子彈贈送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射擊!”
1933年春,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汪清縣馬家屯附近,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
我軍苦戰(zhàn)后終得勝利,抗聯(lián)戰(zhàn)士清理戰(zhàn)場時,竟發(fā)現(xiàn)一輛日軍軍車深陷泥潭之中。
更令人震驚的是,車廂里有一具日本士兵遺體,身旁放著一封用中日雙語書寫的信件。
信中的內容,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
我看到你們分散在山溝里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敵人,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們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心自殺了。我把運來的十萬發(fā)子彈贈送貴軍,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射擊。我雖身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圣的共產主義事業(yè)早日成功!
原來,死去的日本士兵,名為伊田助男。
這十萬發(fā)子彈,正是他有意瞞過日軍的眼線,留在這里,希望能夠用于抗日的。
而且,他并非死于戰(zhàn)斗,而是自盡。
做完這件事之后,他便沒有想過再回到法西斯的陣營。
在信的落款處有十個字:“日本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這個日本軍人,竟然會做出如此深明大義的舉動,他究竟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伊田助男出生于日本普通家庭。
彼時,日本軍國主義思潮泛濫,學校教育、社會輿論大肆宣揚“武士道精神”與對外擴張“使命”。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伊田助男逐漸被狂熱思想左右。
青年時,他響應日本政府征兵號召,成為一名關東軍士兵,就此被卷入侵華戰(zhàn)爭的殘酷旋渦。
然而,參戰(zhàn)后,他才驚覺,這是日本法西斯的騙局。
他親眼看到戰(zhàn)友們殘忍地屠殺中國無辜百姓,這些人,早就沒有人性可言了。
他亦親眼見證,中國人民于艱難困厄之境保家衛(wèi)國的壯舉。
這一切,讓他的良心備受煎熬。
在與抗聯(lián)戰(zhàn)斗打響前,伊田助男接受了運送彈藥的工作。
此時,伊田助男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他不能接受自己成為一個沒有良知的劊子手。
所以,他決定做點什么,來為自己贖罪。
于是很快,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將這批彈藥送給抗聯(lián),支援正義之戰(zhàn)。
完成這一切之后,為免被日軍發(fā)覺,他毅然選擇了自殺。
就這樣,抗聯(lián)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了伊田助男的遺體,彼時,他的遺體伴著滿車彈藥。
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懷著復雜而崇敬的心情,仔細整理了他的遺物,并將遺體從冰冷的車廂中小心移出。
經過短暫的商議,抗聯(lián)部隊決定以莊重的儀式,安葬伊田助男。
他們在附近的山坡上,為伊田助男挖了墓穴,將他與此前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葬在一起。
戰(zhàn)友們懷著敬意,將伊田助男的遺體輕輕放入墓穴,蓋上泥土,堆起墳冢。
隨后,他們找來一塊木板,鄭重地刻上“伊田助男之墓”幾個字,立于墳前。
為永遠銘記伊田助男,汪清縣人民將他的墓妥善維護,每年都有眾多民眾、學生前來緬懷這位具有非凡良知的日本士兵。
當?shù)剡€將一所小學命名為“伊田小學”,讓孩子們從小了解伊田助男的故事,傳承他的精神。
參考資料:
新浪網《日本來的反戰(zhàn)英雄:伊田助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