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人問斷皮(碎皮),但似乎今年問的人就特別多。
出于好奇,老李訪問了這些對斷皮、碎皮有需求的人,回復居然一致雷同:性價比高啊!那么為什么他們認為碎皮、斷皮是“性價比高”呢?答案竟然也是一致的:很多網上的賣家說,碎皮、斷皮就是品相不好的、賣不出去的殘次品新會陳皮,所以價格會低很多。
讀者們關于碎皮需求的問詢
在老李記憶中,“消費者”和“商家”把新會陳皮中的碎皮、斷皮等列為一個獨特分類的時間并不長久,初步估計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老李對此也問過一些從業時間比較久的新會陳皮行家,他們表示在2021年以前,新會陳皮的斷皮、碎皮等一般會被茶商、藥房或者加工廠收走,主要是制作加工產品用,例如打磨成粉、制作茶餅或者陳皮絲等等,但消費者不會對這個斷皮的品類有特別明確的需求。
對于碎皮斷皮等,老李專門做了一期科普內容,但為了避免誤傷真正出售正宗新會陳皮“斷皮”等商家,先表明如下立場:
1、并不是所有碎皮、斷皮都是套路,因為陳化過程中出現碎皮斷皮,是非常自然且正常的事,有商戶對此專門分類出售,也是正常的。 2、文章中針對碎皮斷皮的銷售“套路”的分析,僅代表老李個人看法,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3、“誠信經營”是新會陳皮行業發展的長久之道,而消費者盲目追求低價,也容易掉入消費陷阱中。
2024年新曬的新會陳皮
一、新會陳皮的斷皮、碎皮,是陳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結果
陳皮的陳化,是陳皮消耗自身揮發油、黃酮類物質、果糖、水、纖維等物質的過程,與自然界動植物的腐化分解過程本質上是一樣的。
在陳皮氧化的過程中,陳皮本身也就是一片干果皮,其并不具備抵抗自然腐敗規律的作用,更別說陳化本身就是需要氧化腐敗后得出的特殊結果。陳化是陳皮在自然狀態下緩慢氧化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陳皮自身會發生內涵物轉化等情況。簡單來說,只要進行陳皮的陳化,都必然會出現耗損,如質量減重、外觀碎裂、發霉蛀蟲等等情況。
陳化本身就是通過自然氧化去消耗陳皮自身物質以達到增加風味、口感等過程,其斷裂、損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其中,“碎裂”作為新會陳皮陳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結果,不少買家都在乎陳皮的外觀完整性(多用于送禮等需求),因此如何保持陳皮完整度,也就成為了部分商家的“剛需”。
既然產生了“需求”,自然也就有了“差異化”的定位,即“整皮”和“碎皮”在終端市場上的區分。這個差異化跟品質并無關系,跟客戶的需求差異化有關。需求的差異化,也導致商家提供產品價值的差異化,所以便有了同年份產品中,“整皮”比“碎皮”貴的情況。在這一層面上看,同品質的新會陳皮,如不需要注重品相,自然是“碎皮”的性價比更高些。
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新會陳皮斷皮碎皮,300元左右500克
二、“斷皮”的營銷邏輯,就是瞄準“撿漏心態”
碎皮、斷皮,其實都是陳皮在“自然”陳化過程中的必然結果。既然是自然的結果,只要氧化(陳化)的時間足夠長,碎裂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既然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又為什么需要專門去開設一個“碎皮”的產品以銷售呢?
情況一,商家有降價處理碎皮的動機。在成長陳化的條件下,年份越高,出現碎皮的情況就越多。因此如果商家有大量十年以上的老皮,那么其必然會面對陳皮碎裂的結果。按照新會陳皮的傳統銷售習慣,同一年份自然陳化的陳皮中,碎皮斷皮也是與正常的陳皮一并銷售,絕大部分商家都并不會“單獨”列出。
但有一個情況,即商家急需要處理手上庫存,那就需要對“整皮”和“碎皮”進行差異化,并通過降價的手段來優先處理碎皮,以保證經營的成本。同時,斷皮對于普通消費者是具備尾貨、低價等吸引力。因此按照此推測,當前大量“碎皮”產品的出現,也驗證了市場行情差的一面。
情況二,瞄準消費者“撿漏心態”,刻意制作“碎皮”銷售。顧名思義,既然有消費者撿漏的心態,那么就必然有人制作機會給消費者撿漏,例如把工藝皮、外皮地等“掰斷”來包裝成碎皮銷售。目前市場上的確有大量打著銷售新會陳皮“碎皮”的商家,是刻意制作高年份的斷皮、碎皮(二三十年為主)銷售。老李在上面已經分析過,因為老年陳皮基本都是碎裂的,屬于自然規律,所以“老年份碎皮且價格低”的情況,就可以100%認定為假貨了。
以“斷皮”名義銷售的工藝皮
三、如果“斷皮”的定價邏輯行得通,那么全行業“價格體系”都不成立
新會陳皮的定價邏輯中,主要是依靠產地、年份高低、陳化效果等去判斷,如果是產地優、年份高、陳化好的新會陳皮,其價格自然比較高。在影響陳皮價格的因素中,是否碎裂并不是關鍵的因素。
畢竟“碎皮”是一種新會陳皮的陳化后的形態,而對新會陳皮的品質是并沒有影響,而我們在區分新會陳皮品質時,也一直秉承“新會品種、新會種植、新會陳化”等標準,而外觀的完整度,并不作為評價其好壞的標準之一。
或者這樣解析,如果碎皮可以大幅影響到新會陳皮的價格,那么陳皮絲、陳皮粉等等加工產物,是不是就不值錢呢?再直觀點舉例,如果“碎裂”等外觀改變后就可以大幅影響產品的價格,那么從整條人參,到人參片、人參粉等加工切片碾磨的產品,是不是價格會越來越低呢?顯然,這都是不可能。
完整三瓣的新會陳皮,陳化時間越短,其完整的程度越高
在此需向讀者朋友們予以提醒,當下主流“碎皮”銷售的陳皮單品,多以工藝皮為主。其皮色外觀呈黑色,內囊色澤發暗,內囊部分堅實且無脫落之狀,煮泡之后湯色暗黃,猶如普洱熟茶的湯色,且伴有刺激的果酸味道,如此情形,便可大致定義其為人為造舊的工藝皮。
老李也再次著重強調,工藝皮乃是不具備陳皮功效的造舊陳皮,從本質而言,只是調味品。雖然具有柑皮的口感,卻缺失陳皮的香味與作用,并且在制作過程中還有可能添加“科技與狠活”。
自然陳化的陳皮,會出現自然斷裂的情況
四、“斷皮營銷”不存在撿漏,只有滿滿的“套路”
以老李自己以及身邊朋友的陳化經驗為例,新會陳皮在廣東或周邊的南方地區,陳化五六年后就會陸續出現了斷裂的現象,到了十年后其斷裂的范圍就更大,幾乎超過50%的十年以上陳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耗損(斷裂為多瓣,并出現嚴重的碎片化),而保存到三瓣完整的十年以上老皮,基本不到30%。
網友的陳皮進行翻曬后斷裂(有部分是因為運輸等外力斷裂)
對此情況,南方碎皮的情況又比北方輕微,因為其氣候比較濕潤、溫度相差不大,對陳皮的斷裂有緩沖作用;相反,在北方的秋冬季,特別是出現氣溫驟降、集中供暖等情況下,陳皮自身的熱脹冷縮和處于長期干燥的環境下,會出現快速的自然崩裂(空氣干燥是主要原因,并非因為陳化)。另外,陳皮翻曬、包裝運輸等外力,也是導致陳皮斷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的來講,新會陳皮的“碎皮”行情,當下并非主流態勢。正宗新會陳皮在自然陳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碎皮”,不會以低于完整皮數倍的價格大批量出售。
譬如部分商家所售碎皮的價格僅為整皮價格的二至三折,但正常行情下,新會皮的碎皮價格達到整皮的七至八折便已達成本極限。由此觀之,當我們遇到大量低價碎皮出售,尤其是那些標榜“老陳皮碎皮”進行售賣的情況時,務必要高度警覺,說不定你購置的,就是人為掰斷的工藝皮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