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初二(3月1日),中國濃香出海110周年之際,2025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在酒城瀘州盛大開啟,大典重磅環節——“生命中的那壇酒”訪談活動如約而至。今年活動邀請乒乓球世界冠軍許昕,中國環球航海家徐京坤,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第二十三代傳承人、瀘州老窖博物館館長楊辰,圍繞“榮耀出海,中國驕傲”展開精彩分享。
許昕作為中國乒乓球名將,以“金左手”聞名乒壇,在國際賽場上斬獲冠軍無數,展現著中國運動員的卓越風采;徐京坤是用單手操縱帆船,99天航行27616海里,首位完成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的中國船長,為中國航海史書寫下了滾燙一行。兩位中國榮耀的代表性人物,圍繞自身競技生涯的傳奇經歷,暢談中國體育揚帆出海的拼搏精神;楊辰則從1915年瀘州老窖大曲酒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斬獲金獎的故事講起,回溯中國濃香出海榮耀歷史,展望未來全球化發展。
現場,三位嘉賓共同舉杯,品味“生命中的那壇酒”,并封藏瀘州老窖·國窖1573春釀原酒,分享對中國濃香出海、中國文化出海的期許與展望:“讓我們無懼風浪、逐浪前行,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讓世界見證中國榮耀!”
主持人:您一直以“黃金左手”著稱,球技出色,常常能打出一些令人驚嘆的神仙球。我想這種追求全面、極致的競技理念,與瀘州老窖“精進釀造工藝、持續堅守品質”的價值觀非常相似。一直以來,瀘州老窖持續贊助國際乒聯世界杯等體育賽事,助力中國運動員征戰國際賽場,您怎么看白酒文化與體育文化之間的關系?怎么掌握“堅守與精進”的平衡之道?
許昕:首先從我自己來說,能夠代表中國隊站在奧運賽場上,并且奪得金牌,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高的榮耀。其實在背后,我付出了常人看不到的努力。練球的時候,我總希望自己沒有短板,因為我相信每一個追求卓越的人,一定都是完美主義者。釀酒是一樣的道理。釀出一杯好酒,離不開文化的傳承和背后的匠心精神,日復一日地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這其實跟我們運動員每天訓練、揮拍是相同的。
說到白酒和體育的關系,我覺得是一種跨界的交融和碰撞。我自己也在做服裝的跨界、咖啡的跨界,我想這是一種文化的創新表達,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火花。瀘州老窖這些年來一直支持國球,陪著運動員們一起拼搏,也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中國白酒,看到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主持人:您的外號叫“大蟒”,您又屬蛇,您覺得自己的球風或球技和“大蟒”有什么相似之處?有沒有覺得跟“蛇”也是有一些不解之緣呢?
許昕:從我的打法風格來說,有大家比較喜歡看的精彩球,也有類似大蟒的特性,就是一旦纏住對手,對手就沒有機會逃脫了。加上我恰巧屬蛇,所以我的師傅劉國梁就送了我這個外號。
主持人:在您斬獲諸多金牌的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每當代表中國出戰時,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許昕: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那一年有很多比賽我都是身兼多項,男單、男雙和混雙,從頭打到尾,總共拿了21個冠軍。在國際大賽中,面對緊密的賽程并保持高水準競技狀態,對于每一位運動員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我覺得這種勇敢面對壓力和挑戰的精神,是我們國乒人傳承下來的底氣和逐浪前行的力量。通過那一年的付出,我最終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這是對我的認可,也是對國乒人的認可。我希望能通過體育精神給大家帶來更多力量。
主持人:您作為完成“旺代單人環球帆船賽”的首位中國人,“99天”意味著在三個月的時間里,賽船都不能夠停靠任何海港,這背后的堅守一定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那么,在這場孤獨的挑戰賽中,您覺得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讓您印象最深刻的經歷是什么?
徐京坤:在航海中,我們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無盡的未知,沒有任何人可以主導自然氣候,每天都有新的困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面臨著挑戰和抉擇。這次比賽,其實大家可以設想,這就是“歐美人的乒乓”,是他們占主導的體育項目,完全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知道它很困難,要面臨很多挫折,可能會有一半的人留在海上回不來。到目前為止,全球完成的人非常少,只有100人,我就是這100人之一。
這次比賽,我印象最深的是經歷了南大洋的風暴。在距離法國只有5天航程,大家都以為穩操勝券的時候,船上出現了巨大的電力問題,在那一刻,我覺得馬上就要面臨退賽的風險。有幾次,我必須爬上桅桿,修復液壓發電機,導致身上到處都是傷痕。
主持人:聊一個小插曲,我們知道旺代比賽的要求是無補給,航行物資非常有限,您主要的食物是泡面,那有沒有試著給自己做點富有新鮮感的美食?
徐京坤:今年春節,我自己包了六顆餃子,調節一下海上的飲食,同時也是借助這次比賽,把我們中國人的儀式感傳遞給其他國家的選手。我還開了一瓶中國白酒,因為很多歐美選手,在比如跨越赤道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慶祝儀式,會開香檳。這次來的時候,我說我不帶香檳,要帶中國白酒,香檳太淡了,配不上這樣的海洋,只有中國白酒才能配得上。航最險的海,喝最猛的酒。
主持人:當“海口號”最終跨過終點線那一刻,現場響起了《真心英雄》這首歌,看到祖國的五星紅旗時,您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啟航日當天,您身著漢服走入法國航道,這一幕讓國內外觀眾感受到強烈的中華文化色彩。瀘州老窖作為濃香鼻祖,也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在您看來,這種以傳統文化為帆的“出海”方式,會如何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呢?
徐京坤:首先當時經歷了99天的漫長時間,完成了這個世界上最艱難的航行,那一刻我特別的幸福,因為我們終于打破了所有質疑、所有障礙,代表中國登上了世界航海的頂峰。我非常幸福,也非常驕傲,真的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感到驕傲。
四年前,我們制訂了這樣一個航海計劃,在當時遭到很多質疑。就像一個法國人來中國打乒乓球比賽一樣,這是個天方夜譚般的任務。當時我聯系了國內幾位民營企業家,籌集一筆資金,準備了一條賽船,貼上了五星紅旗。準備比賽的時候,德國媒體寫了一篇報道,說居然在賽場看到了中國的船,這是一個沒有航海文明的國家。當時我跟他吵架,我說中國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乏有勇氣和信念的人。歷史長河中,我們有非常發達的航海文明,只是睡了一覺、休息了一會。我們想讓更多中國孩子去找回他們的航海基因,我們就是要告訴大家,中國的航海又回來了。在海內外華僑、中國志愿者的支持下,我們在歐洲參加各種比賽,終于完成目標和挑戰,打破了所有質疑,迎來了來自世界的掌聲。這是我們真實的出海經歷。
我相信白酒文化和體育競技,在出海過程中所面臨的阻礙和蘊含的精神是一樣的,都是要去打破質疑,甚至是打破封鎖,把中國最好的東西傳播出去。所以我們這代人都是破浪者,希望未來中國體育、中國企業、中國白酒文化,能一起揚帆遠航,讓世界了解中國。
主持人:兩位嘉賓傳遞著“出海”的拼搏精神,也讓世界越來越多的看見了中國。正如在1915年,中國濃香首次出海,溫筱泉宗師作為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第十五代傳承人,帶著溫永盛作坊的“三百年老窖大曲酒”,遠赴重洋參展,最終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斬獲金獎。可以說,這是瀘州老窖“出海”的起點。楊館長,您作為瀘州老窖歷史的守護者,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些這塊獎牌背后的故事呢?
楊辰:把這塊獎牌做一個比喻的話,我想把它比喻成我們酒業的奧運會金牌。25年前,我從一個造原子彈的企業來到瀘州老窖,當我在博物館看見那塊國際金獎的獎牌時,我感到很震撼,沒想到一個民族企業能在一百年前就遠渡重洋為國爭光。從那時候起,我就深深愛上了瀘州老窖,立志為這個企業做好它的文化傳承。
其實瀘州老窖歷史上的榮耀有很多。從1324年郭懷玉宗師發明“甘醇曲”,開創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到1573年舒承宗宗師建造了1573國寶窖池群,再到溫筱泉把瀘州老窖大曲酒送到舊金山獲得這樣一塊金獎,這是中國白酒第一次走出國門,為國爭光。
一代又一代瀘州老窖人,接過他們的接力棒,傳承至今,已經歷經了24代。我們不斷將前人留下的智慧發揚光大,如今,“讓世界品味中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和愿景。
主持人:縱觀瀘州老窖的歷史,瀘州老窖還曾通過哪些方式去進行出海的嘗試?
楊辰:其實在明清時期,瀘州老窖酒就通過中國最大的兩個商幫從長江流域源頭南下,一直到南洋地區、東南亞地區,這是瀘州老窖酒最早的出海經歷。到宣統二年(1910年),南京舉辦了中國第一個世界級博覽會:南洋勸業會,有幾十個國家來到中國參加,瀘州老窖酒也在這個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所以參加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其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有過往的歷史和基因。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酒類出海比較少。1987年,在泰國曼谷第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整個賽會只有一個金獎:金鷹獎。當年的老廠長一行三人,自己做展架、買玻璃,把瀘州老窖特曲送去泰國參展,斬獲了唯一的金鷹獎,這可以說是中國白酒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獲得國際大獎。
此后,我們又在1988年獲得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金鼎獎,1990獲得巴黎第十四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得布達佩斯國際食品展覽會特別金獎,1994年獲巴拿馬萬國名酒特別金獎……瀘州老窖的金獎之路,從古代、晚清,一直走到現在。
我們現在肩負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建設中國唯一的國字號白酒博物館。前年中央批了唯一名額給到四川,去年省政府決定落戶到瀘州,就建在我們的1573國寶窖池群旁邊。場館是世界級的,6000多平方米的建筑,目前正在加緊建設,明年年底主體將完工,我們會爭取早日開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