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萬斯,從小鎮出走》,想起現在社交媒體上對于萬斯的敘事,頗有一種從小鎮做題家出身一路走到漂亮國副統領的悲壯。
結合近期很火的特特、小澤和萬斯三人對罵的視頻,很多做題的朋友代入萬斯視角,覺得和自己一路走來必有相似之處,甚至萬斯比自己更不容易。
部分網友容易以自己從小的視角去推斷其他國家的人,一看到《鄉下人的悲歌》這書名,什么從小家庭關系很混亂啦,毒品暴力啦,就覺得萬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碗雞湯我干了!
如果看下原書,就會發現萬斯的苦日子是:
1、他媽18歲懷孕,輟學生了他,經歷了很多任繼父,平時也不怎么管他,他只能在家等他媽媽帶肯德基當晚飯。
——前面是很慘,但是看到肯德基這里我有點繃不住了,我應該是21歲上大三的時候才第一次吃肯德基。再想一下從小身邊留守兒童都是啥日子……
2、他家房子在邁阿密公園對面,用谷歌地圖看一下,就發現那一段無論是位置還是房型,都不差,基本上是別墅,也不算鄉下。
——當然可能隨著時間變化,那邊又重建了,不過你也可以看看圖,變化不大。
3、上學時候很慘,一天要打兩份工,不得不頓頓都吃塔可鐘。后面是早餐肉桂卷,午餐塔可鐘,晚班麥當勞。
——塔可鐘是啥,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咱們這邊的拼好飯?
原文我摘兩段,感受下:
是杰克遜讓我懂得,“鄉下人”和“窮人”往往是一個意思。在布蘭頓阿嬤家,我們早餐吃的是煎雞蛋、火腿、煎土豆還有餅干;中午吃的是夾著煎大臘腸的三明治;晚餐則是豆湯和玉米面包。
……所以,我沒有回到阿嬤家,也沒有在母親每次出現問題時都打電話給阿嬤,而是依靠琳賽和我自己。琳賽剛剛從高中畢業沒多久,而我才剛上七年級,但我們還是闖過來了。有時麥特或塔米會給我們帶來食物,但大多時候我們兩個都是自謀生計:漢堡幫手、冷凍快餐、蛋撻,還有早餐麥片。
你能想象你7歲的時候,家里沒大人,你和你姐姐只能吃蛋撻和冷凍披薩嗎?你能想象你13歲的時候,媽媽工作忙,每天晚上只能給你帶肯德基回來吃?注意,他13歲的時候是1997年。
這就是老美紅脖子們看完很有感觸的《鄉下人的悲歌》,你說亞非拉的兄弟們怎么跟老美共情?
我只有一個看法,就是我們必須努力發展,建設更為富強的國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后我們學校最窮的孩子會在作文里面寫:
爸媽工作忙,每天晚上只能獨自在喜家德點一份喜三鮮+一份蝦三鮮+一盤牛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