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在動視暴雪被微軟收購之后,備受玩家批評的動視暴雪前CEO鮑比·科蒂克(Bobby Kotick)正式退休,逐漸淡出了玩家的視線。
但前不久,科蒂克突然參與了一檔電臺節目,分享了大量Activision與暴雪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八卦細節,相關內容受到了大量媒體和玩家的關注。
鮑比·科蒂克(右一)
節目中有兩則內容被廣泛報道,一是科蒂克對曾經的《魔獸》電影版發出了批評,認為這是他看過的最糟糕的電影。科蒂克之所以有此評價,主要是因為《魔獸世界》的開發團隊為此耽誤了資料片和補丁的開發進度,而資料片能否按時發布和他所秉承的“利潤至上”理念息息相關。
對此玩家自然有不同意見。《魔獸》電影在上映后的玩家評價并不是很糟糕,最終IMDb評分6.7分,豆瓣評分7.6分,至少也是不過不失。《魔獸》電影在美國的票房僅有4660萬美元,但因為在中國的出色票房表現(14.71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依然達到了4.3億美元,成為了當時票房最高的電子游戲改編電影。
不過考慮到該片制作、營銷和發行成本都很高,因此并沒有完全收回成本,對于注重利潤的科蒂克來說可能也是不滿的原因之一。
電臺內容的另一個話題點,是科蒂克銳評了EA前CEO 約翰·里奇蒂洛 (John Riccitiello),稱他是電子游戲行業最糟糕的CEO。后者曾在EA任職CEO多年,和科蒂克一樣有很多奇葩言論,比如在2011年的一次股東大會上,里奇蒂洛提出在《戰地》游戲中讓玩家為重新裝彈收取1美元費用的想法,當然最后沒能實施。
離開EA后,奇蒂洛又加入了游戲引擎公司Unity擔任CEO,結果去年再度因為商業化搞出了巨大風波:當時Unity曾試圖改變定價模式,按照游戲下載量向游戲開發商收取費用,但在游戲行業引起強烈抗議,股價大跌,Riccitiello最終引咎辭職。
雖然里奇蒂洛的言行黑點眾多,但是在游戲玩家尤其是暴雪玩家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電子游戲行業最糟糕CEO的寶座,應該還是非科蒂克莫屬了,至少兩者也是一時瑜亮。
除了以上兩則內容之外,在這段約2小時的訪談中,鮑比·科蒂克貢獻了大量的信息,涉及到任天堂北美高管協助他收購Activision的內幕、暴雪幾名核心人員的秘辛,以及微軟收購相關的細節,甚至提到在2020年特朗普第一次簽署行政命令禁止Tiktok時,科蒂克就曾計劃聯合微軟收購TikTok。如今TikTok的命運仍然懸而未決,但至少微軟收購了他所執掌的動視暴雪。
收購Activision的幕后功臣
鮑比·科蒂克的游戲商業生涯中,收購Activision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讓他成功走出這一步的,是任天堂北美公司高管霍華德·林肯(Howard Lincoln)。
霍華德·林肯于1981年起就為任天堂從事法律工作,當年著名的環球影城公司訴任天堂一案中(環球聲稱游戲《大金剛》侵犯了環球影城公司對《金剛》的版權),林肯幫助任天堂贏得了官司。1994年起,林肯被任命為任天堂北美公司董事長,一直到1999年從這個職位上退休。
荒川實與霍華德·林肯
鮑比·科蒂克在80年代擁有一家IP授權公司,擁有任天堂北美公司的IP授權許可,因此每月都會參加任天堂公司的授權商會議。一次閑聊中,他告訴霍華德·林肯自己很想涉足游戲業務,詢問是否可以為任天堂開發游戲。林肯指出,他的授權業務和游戲業務可能會存在利益沖突,但是加州有一家正處在危機中游戲公司擁有一些有價值的資產,暗示科蒂克可以考慮通過收購進軍游戲行業。
這家處在危機中的游戲公司就是Activision,只是當時因為一系列復雜的訴訟關系,臨時改名成一家名為Mediagenic的公司,還欠下了660萬美元的損害賠償金和律師費。
時年27歲的科蒂克先是用44萬美元買下了一家加拿大公司所持有的25%股份,之后對Mediagenic進行了一場惡意收購,最終在1991年2月成為了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當一切塵埃落定后,科蒂克徹底改造和重組了公司:他解雇了大部分員工,將公司從舊金山遷至洛杉磯,并恢復了Activision的名稱。
左一為幫助科蒂克商業教父史蒂夫·永利(Steve Wynn)
史蒂夫·永利是賭場大亨,與特朗普等人關系匪淺
憑借一系列新老IP東山再起后, Activision在幾年內實現了盈利,此后科蒂克開始尋求收購更多的視頻游戲開發工作室,據不完全統計,在1997-2008年間科蒂克就進行了25次收購,包括《使命召喚》系列玩家熟悉的Raven、Infinity Ward和Treyarch,開發了《托尼霍克》系列的Neversoft,開發了《吉他英雄》系列的RedOctane等。2008年,Activision與暴雪母公司維旺迪合并,成立了動視暴雪,Kotick擔任首席執行官。
關于暴雪與《魔獸世界》
在播客節目中,科蒂克提到早在 1990年代就認識了暴雪的成員,當時暴雪曾經為 Activision 做了一些游戲的移植開發工作,比如將經典麻將游戲《上海》移植到Win95平臺。當暴雪在1994年被教育軟件公司Davidson收購時,科蒂克覺得675萬美元的收購價格對于一個游戲開發工作室來說十分“離譜”,因為當時已經上市的整個Activision市值才只有3500萬美元。
科蒂克還提到暴雪的兩位創始人麥克·莫漢(Michael Morhaime)和艾倫·阿德汗 (Allen Adham)在暴雪被維旺迪收購時,所獲得的收益相差懸殊,這是因為艾倫·阿德汗中途2次離開了暴雪。科蒂克提到,在維旺迪收購暴雪的交易中,莫漢賺了1.5 億美元,但阿德汗一無所獲。科蒂克本人對阿德汗的游戲創意非常認可,因此推動了阿德汗回歸暴雪,并將其比作“回到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還說近年阿德汗正在孵化很多非常好的東西。
不過在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之后,艾倫·阿德汗第三次離開了這家自己創辦的公司,而這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
暴雪的兩位創始人麥克·莫漢(左)和艾倫·阿德汗
科蒂克對《魔獸世界》情有獨鐘,起因可能是在動視暴雪合并時,維旺迪旗下有25個不同的開發項目,但只有《魔獸世界》在盈利,是他心目中“下金蛋的鵝”。科蒂克多次提出希望《魔獸世界》的開發團隊能夠擴大規模,以提高資料片的發布效率,最好是每年都能推出一部資料片。
在這次的訪談中,科蒂克對《魔獸》電影不滿的一個原因,也是認為影響了資料片和補丁的開發進度,并且讓魔獸IP總設計師克里斯·梅森筋疲力盡而出走。在科蒂克看來,克里斯·梅森是暴雪這家公司的靈魂,因此后來有機會時他請求梅森回歸了暴雪,并支持他對兩個資料片進行了重制。
科蒂克在訪談中還貢獻了一些《魔獸世界》官方從未公布過的數字,比如迄今以來共有1.5億玩家從《魔獸世界》流失。《魔獸世界》每月15美元的訂閱費,是最成功的訂閱制產品,對于是否能提高訂閱費來獲得更高收入時,科蒂克的回答卻有些出人意料,他擔心即使是漲價1美元也會激怒《魔獸世界》的玩家群體,所以《魔獸世界》的訂閱費用(月卡/季卡等)一直沒有漲過價,但是也會通過其他增值服務如坐騎、寵物等來獲得更多收入。
關于TikTok與中國游戲企業
2020 年,當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時,科蒂克給他的老朋友史蒂文·姆努欽打了電話,他和這位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的財政部長從高中起就是好友。在電話中科蒂克得知,如果TikTok的美國業務要賣給一家美國公司,那么微軟將是唯一的競標者。
幾通電話后,他聯系上了字節跳動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一鳴。
科蒂克在訪談中說,張一鳴更愿意把TikTok賣給他而不是微軟。但是科蒂克擔心自己能否單獨完成這筆交易,于是打電話給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提出聯合競標。納德拉拒絕了,但他補充道,“如果交易沒有完成,我們應該坐下來談談收購動視暴雪的事。”
后來,微軟就找到動視暴雪,完成了687億美元的世紀并購。
除了TikTok外,科蒂克對中國的游戲企業也十分關注,他提到騰訊是世界上最大的視頻游戲公司,同時對中國游戲公司的工作倫理和能力感到驚訝,“他們每天工作10小時,每周工作6天,不需要在自助餐廳吃素食,而且沒有腐敗文化,只有工作”。科蒂克還表示盡管有些人認為中國游戲公司缺乏創意,但據他了解,騰訊公司旗下的工作室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意”。
為何關注科蒂克?
在科蒂克這一播客的Reddit相關討論上,一名用戶表示:“為什么我或者任何人會關心這個垃圾東西說了什么?”
一個ID為Janus_Prospero的網友回復了一段長文:
“因為他基本上是憑一己之力將一家瀕臨破產的前電子游戲公司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對于理解電子游戲作為一種商業很重要。你不必喜歡科蒂克,但了解他、了解他的想法以及了解該行業某些令人不快的現實很重要。
我認為網上有一種普遍的誤解,認為科蒂克只是偶然擔任了Activision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當時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他來了,把它變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公司。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Activision公司其實是科蒂克骨子里的東西。沒有人記得Mediagenic,這是 Activision(夢想家版)在瀕臨破產后更名為的那個公司。科蒂克接管了這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徹底改革了公司(即解雇了一大批員工),并將其重新命名為 Activision。
了解科蒂克就像了解麥當勞的雷·克羅克。沒有科蒂克,就沒有Activision,就像沒有克羅克,麥當勞就只是一家小型的美國地區漢堡店。有些人認為那會是一個更好的結果。但同樣,人們確實需要注意并了解像科蒂克或克羅克這樣的人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他們如何合理化他們所做的事情,這真的很重要。”
在去年彭博社知名游戲記者Jason Schreier的新書《Play Nice》書中,科蒂克的形象也并不是全然的反面角色——雖然十分苛刻,但是對成功的團隊他也十分慷慨,暴雪的新游戲如《守望先鋒》能夠成功立項并獲得無限的開發資源也是因為他的認可和支持,《守望先鋒》聯賽組建之初在資本層面他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要說和游戲行業最大的沖突,主要在于他認為,傳統行業中那套增加成員提升效率和產出的做法,能夠應用到游戲開發中,而莫漢等暴雪傳統的游戲開發人員則認為“9 Women Can't Make a Baby in a Month"(就算有九個女人,也無法在一個月內生出一個小孩)。
在2010年DICE 峰會上的演講中,鮑比·科蒂克曾經承認自己有成癮性人格,因此選擇遠離玩游戲,但是自己還是非常喜歡這個行業。
也許正是因為他自己不是公司產品的受眾,所以他和任何公司產品都沒有任何情感連接,才能把所有商業決策都以利潤為優先,這是他作為企業CEO成功的地方,但也是被游戲玩家厭惡的地方——在玩家看來,游戲從來都不是冰冷的商品。
科蒂克領導下的動視高管們也不是電子游戲迷,而是曾在寶潔等公司工作過的職業經理人。科蒂克的理念是:“如果你想經營一家機構級別的公司,從很多方面來說,擁有懂得經營業務的人才比擁有懂得制作電子游戲的人才更有價值”。在2009年一次回答投資人的提問時,科蒂克說了一段被行業和玩家詬病很久的話:
“大約十年前,我的目標是讓很多包裝食品公司的員工加入動視,目的是讓制作電子游戲變得不再有趣。”
在麥克·莫漢等暴雪公司的人看來,科蒂克最大的問題是違背了讓公司保持獨立性的承諾,當《魔獸世界》這只下金蛋的鵝賺錢速度受到影響之后,科蒂克和他的職業經理人們開始深度介入暴雪公司,并對近年的暴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商業成功是建立在無數收購、重組與效率優化的基礎之上,但代價是暴雪等工作室的創作自由與極客精神的消逝,以及因之受影響的游戲玩家們。而在這背后,商業和玩家體驗如何達成平衡,對于游戲行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