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浩蕩春風中,內蒙古秉持“實干為先”的理念,以“有解思維”破解發展難題,在生態治理、經濟轉型、民生保障等多領域交出了亮眼答卷。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篇的交匯點,內蒙古正以“萬事有解”的攻堅姿態,繼續推進“五大任務”,接續實施“六個工程”,組織開展“六個行動”,奮力謀求新的更大發展。
實干為先,筑牢發展根基
“強化有解思維,一事當先首先要想到的是能辦,不要翻箱倒柜找不能辦的理由。”近年來,全區上下勇挑重擔敢破題、目光長遠善解題、知行合一勤做題,在闖新路進中游的大潮中,通梗阻、活源頭,激活干事創業“一池春水”,書寫好時代“有解答卷”——
呼和浩特中環產業園。
為優化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興安盟扎賚特旗通過挖掘新增耕地占補平衡水田規模指標26148畝,完成全區首次跨省交易水田規模指標22620畝,收益11.31億元;
為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黃河及“一湖兩海”綜合治理項目47個、烏海及周邊地區等大氣治理項目63個,黃河干流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以上,全區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1.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0.6%;
為持續深化農業節水增效改革,巴彥淖爾市在工程管理農藝節水、水權水價水組織改革等方面發力,在2023年的基礎上繼續節水1億立方米以上,節約農業灌溉成本1540萬元,農牧業綠色底色更加鮮亮;
為更好地優化營商環境、解決企業訴求,自治區工商聯在2024年舉辦4場“政策同心懇談會”,36位民營企業家提出的128個問題全部形成臺賬并推動解決。
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的“駿馬電站”。
幾年來,自治區聚焦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增速連續3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排第20位,時隔5年重回全國中游;工業增加值跨過萬億元大關,全國排名有望上升3位、居第14位,乳業、稀土新材料、現代煤化工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西部省份第2位。糧食總產量達到820.1億斤、實現“二十一連豐”,增量居全國第3位。新能源裝機在全國率先破億、達到1.35億千瓦,超過火電裝機,提前一年實現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目標。單位GDP能耗下降3%,提前一年達到“十四五”規劃控制目標。引進到位資金超5300億元,提前一年實現三年引資1萬億元目標。算力總規模達到9.4萬P,其中智算8.7萬P、居全國第1位。
內蒙古經濟社會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經濟結構向優、動能向新、態勢向好的轉變。以“有解思維”破難題,以“實干為先”促落實,這些成就充分體現了內蒙古在實干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突破的奮斗精神。
攻堅克難,推動高質量發展
凡事皆有解,有解必有法。正是憑借“有解思維”,內蒙古圍繞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難題、梗阻、障礙,創新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大力推動“難題有解”“難題必解”,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
從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到達拉特旗再到準格爾旗,一條綿延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的“光伏長城”治沙帶正在拔地而起,將黃河和庫布其沙漠隔絕開來。這只是獲得國際國內廣泛贊譽的“光伏長城”的一部分。內蒙古在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同時大力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光伏長城”就是內蒙古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的標志性工程。“光伏發電+生態治理+板下經濟”的立體模式,實現增綠、增能、增收統籌推進。2024年,一體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萬畝、配套新能源裝機2727萬千瓦。
內蒙古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以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為牽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把賣煤變成輸電、把燃料變成原料、把發綠電延伸為制綠氫綠氨綠醇。能源產業是內蒙古的傳統優勢產業和當家產業,2024年,內蒙古能源領域創下15個全國第一,彰顯出內蒙古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突出。尤其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鞏固了內蒙古新能源產業全國領先地位。2025年,自治區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高比例應用,持續鞏固內蒙古新能源產業領先地位。
內蒙古堅決摒棄“沒有成方不敢開藥”的思維定式,樹立“有解思維”和“優解思維”,面對困難主動出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和突出短板入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創新驅動,激發發展活力
“有解思維”是破解思維固化老舊的一把金鑰匙。內蒙古敢想別人所未想,增強“敢為天下先”的自信,凡事強化“有解思維”,多出“奇思妙想”,以科技“突圍”統領全面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區域創新之路。
2024年,內蒙古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起步成勢。自治區層面建立了“9+5+3”未來產業梯次培育發展格局(“9”即優先發展碳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氫能、新型儲能、算力網絡等九大優勢型產業;“5”即加快培育生物質綠色能源、增材制造等五大潛力型產業;“3”即超前布局超導材料、元宇宙、先進核能等三大前瞻型產業)。對乳業、稀土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等產業,內蒙古將進一步做大產業鏈產值。全區各地也根據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找準發力重點,如呼和浩特的低空經濟、包頭的稀土新材料、鄂爾多斯的氫能、烏蘭察布的綠色算力均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縱覽全區,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產業創新指標增速均進入全國前10,區域創新能力提升4個位次。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
內蒙古將緊盯有希望打造成新質生產力的“突圍”點位持續攻堅,盡快在已布局的5個點位上取得技術突破,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技術等領域再啟動一批新點位,努力實現多點開花。繼續創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爭取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獲批。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落實好剛性增長機制,更好發揮“蒙科聚”平臺重大牽引作用,不斷擴大技術合同成交額。
內蒙古的實踐證明,“有解思維”不僅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有效方法,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內蒙古將繼續強化“有解思維”,堅持實干為先,不斷探索、不斷突破,努力把經濟發展好勢頭保持住,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內蒙古力量。(實踐全媒體記者 史澤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