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龐然大物,蘇聯改裝自米亞-4(編號3M)“北美野?!鞭Z炸機的VM-T超級運輸機。由昨天回顧AN-225超級運輸機,聯想到了它,同樣為蘇聯時期的怪獸之一。
1976年,蘇聯啟動能源-暴風雪方案,配套的大型運輸機則由安東諾夫設計局打造也就是安-225大型運輸機。不過由于資金投入上的不足,造成研制進程一再拖延(直到1988年12月才服役),為了過渡需要暫時由米亞設計局承擔起改裝重任,也就是在米亞-4轟炸機基礎上改進出航天飛機配套運輸機。
1977年,這個改進方案得到批準,項目代號“產品3-35”(后來正式代號3M-T)。3M-T型號比原型3M轟炸機加長7米,外翼結構強度得到加強,機身上方增加可調整高度支架。配備了全新的飛行控制和燃油重心調整系統。
首架VM-T運輸機于1981年4月在無背負情況下首飛成功。1982年1月6 13,VM-T背負一個44.46米長的航天飛機燃料箱模型完成了首次帶貨飛行。1988年3月23日,VM-T運輸機首次運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前往拜科努爾發射場。在這之前VM-T共向拜科努爾運送了150架次火箭以及航天飛機配套物資。
3架VM-T僅僅花費了6000萬美元改裝費,但其對“能源-暴風雪”計劃的貢獻是無可估量的。原型機米亞-4戰略轟炸機,米亞西切夫的M-4 Molot又稱為米亞﹣4式,由弗拉迪米爾﹣米克哈伊洛維奇﹣米亞西切夫設計,北約代號野牛式,就外形看,米亞-4的外形宛如圖-16的放大版,尖銳的飛機機頭,同樣的翼根發動機布局設計,米亞-4看起來粗壯有力,雄重威武,秉承一貫的獨特蘇聯式美感。
歷史上與圖-16并列最早出現的四發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約950公里。最大升限接近16000米,最大航程8000公里,足以橫穿整個蘇聯國土,其戰斗半徑亦達到了近4000公里,這意味著即使部署在伏爾加河地區,蘇聯也能夠完全對歐洲、中東和大部分亞洲地區進行轟炸。它比圖-16晚兩年服役,雖然看著很美好,但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后面不少飛機被改裝為加油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