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存款是終點還是起點?當數字遇上生活,躺平的門檻比我們想象得更鋒利。
最近老同學聚會,36歲的老趙宣布要退休,我有300萬存款,存銀行吃利息都比上班強!
你有沒有算過這樣一筆賬?工作十年存下300萬,相當于每年攢30萬。聽起來像職場精英的勛章,可當真正面對這筆錢時,焦慮反而更洶涌了。
房貸要還20年,孩子補習班每月八千,父母體檢單上的異常指標越來越多。
去年我也動過躺平的念頭。看著賬戶里攢下的150萬,算著每月理財收入能有4000塊,差點把辭職信拍在老板桌上。
直到看到同事提前退休三年后,又灰溜溜回來當外包。
當初覺得200萬夠花,結果孩子國際學校一年就干掉20萬。
300萬到底能不能躺平?先算三筆賬
1. 通脹因素
10年前街邊奶茶5塊錢,現在15塊起步。按4%的通脹率算,現在的300萬購買力,20年后只剩不到150萬。這就好比你在跑步機上拼命跑,實際卻在原地踏步。
2. 利息可能跑不過物價上漲
按大額存單3%算,300萬一年利息9萬,每月7500塊。
聽著不少是吧?可要是租上海內環兩居室(8000/月),利息還不夠交房租。更別提突然生病、孩子留學這些支出了。
3. 人性的漏洞比錢包更大
真躺平后,時間多了消費也容易失控。人一閑下來,就會找事做,可免費的事情很無聊。所以就研究投資、創業,或者搞一些攝影、健身、旅游,半年花了之前上班三年的預算。
什么人才配躺平?
在五線城市有房無貸,每月開支能控制在5000以內
能像機器人一樣嚴格執行消費計劃
手握至少3套收租房產或穩定理財渠道
否則300萬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所以完全躺平是不太現實的,但是半躺還是靠譜的,什么是半躺?
轉行做自由職業,用利息補貼收入
用存款投資自己學新技能,增加收入
拿100萬買穩定理財,剩下200萬繼續工作積累
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工作,而是工作有選擇
300萬對普通人來說是道安全線,但不是終點線。見過太多人急著躺平后,又被迫爬起來跑得更狼狽。
記住:存款就像降落傘,光有不夠,還得知道什么時候開、怎么開。與其糾結夠不夠,不如讓存款成為你奮斗的本錢,畢竟,能笑著花錢的人,都是站著掙錢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