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國航空工業再傳捷報!咱們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圓滿完成全部取證試飛科目,正式邁入適航取證沖刺階段。
這架既能上天、又能下海的“空中巨無霸”,歷時兩年啃下3560小時飛行測試的硬骨頭,一口氣完成2000多個架次試飛,硬核數據刷爆國產大飛機紀錄。
它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中國應急救援體系有了“殺手锏”,更標志著咱們在航空強國路上又甩出一個“王炸”!
兩年試飛路,闖過多少“鬼門關”?要說這AG600的試飛歷程,那絕對算得上“刀尖上跳舞”。光是聽著那些專業名詞就讓人捏把汗——顫振試驗、失速測試、空中最小操縱速度驗證……隨便拎出一個都是要命的活。
就拿“最大能量剎車中止起飛”來說,飛機在跑道加速到臨界點突然急剎,稍有不慎就得沖出跑道。但咱們的試飛團隊愣是靠著毫米級操作,把風險系數壓到最低。
為了讓飛機適應各種極端環境,研制團隊跑遍大江南北。零下40℃的海拉爾凍得設備失靈,三亞的濕熱讓儀表起霧,二連浩特的狂風能把人吹個趔趄。
這群航空人愣是扛著設備追著氣象跑,硬是在八省九地完成高寒、高溫、大側風等專項測試。有組數據特別提氣:10648個試驗點全數達標,失速特性比設計指標還強出一截!
滅火救援“黑科技”,藏著哪些硬核本領?說到實戰能力,AG600可是“文武雙全”。12噸的載水量相當于三輛消防車,20秒就能從湖面“咕咚咕咚”灌滿肚子,飛到火場上空一開艙門,4000平方米的火場瞬間澆透。
更絕的是它能在丘陵、高原等復雜地形起降,去年在云南演練時,愣是從山間水庫取水直撲火線,比傳統直升機快出兩倍不止。
水上救援更是看家本事。50人的載客量堪比中型客機,哪怕遇到十級風浪也能穩穩降落。
機艙里配備醫療艙、擔架位,海上出事時它就是移動的“生命方舟”。有老飛友打比方:“這玩意就像空中變形金剛,陸地當運輸機,水上變救護船,滅火時又是超級灑水車。”
全國大協作,啃下多少“卡脖子”?回看研發歷程,AG600的故事就是一部“逆襲史”。當初想找國外合作,人家甩來一句“你們造不出來”,轉頭就封鎖技術,AG600飛機與運-20、C919,并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兄弟。
中航工業一咬牙,帶著全國150多家單位搞起“集團軍作戰”。成飛造機頭、西飛搞機身、哈飛攻關浮筒……每個零件都刻著“中國制造”。
最讓老外傻眼的是發動機。原本想用進口貨,結果被斷供。航空人憋著口氣搞出國產渦槳-6,性能直接對標國際頂尖型號。如今整機國產化率沖到90%,連一顆螺絲釘都不受制于人。
當年參與研制的80后小伙現在都成了總師,他們說:“圖紙是我們畫的,數據是我們算的,這就是中國航空的底氣!”
守護國門的“空中長城”;眼下AG600即將拿到適航證,很快就要列裝服役。到那時,北到黑龍江火場,南至南海島礁,東起沿海漁場,西達青藏高原,哪里需要救援,哪里就能看到“鯤龍”的身影。
有專家算過賬:全國布設20架AG600,森林火災響應時間能縮短70%,海上遇險黃金救援時間能多搶出4小時。
更長遠看,這架大飛機還藏著戰略玄機。改裝電子偵察型能巡航南海,變身環境監測機可守護生態紅線,甚至能搭載聲吶反潛。用網友的話說:“平時是民生守護神,戰時就是海疆鐵閘門!”
從2009年立項到如今取證在望,AG600走過了十六載春秋。這一路,我們見過海拉爾的暴雪,熬過三亞的酷暑,闖過技術封鎖的寒冬。
而今,“鯤龍”展翅,不僅托舉起航空強國的夢想,更給老百姓筑起一道“水火不侵”的安全網。
下次再聽說哪里山火肆虐、海上遇險,咱們可以挺直腰板說:“別慌!咱家的會飛的大船馬上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