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基于各地的《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分享過一些與住房公積金相關的宏觀數據。
數據顯示,不管是實繳人數還是實繳人數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均處于領先地位。
在住房公積金實繳人數單位類型中,以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國有型單位實繳人數所占比重,北上廣深的區別也是很大的。
在其他城市呢?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實繳人數所占比重,會不會同樣存在巨大的差異呢?這種差異又有多大?我們繪制一張圖表,展示主要城市間,這種差異的分布情況。
下圖數據,是用各地住房公積金實繳人數中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實繳人數之和,除以本地全體實繳人數X100得到。
山東省煙臺市,在這項指標中獲得了全國第一的好成績。
當地2023年繳納住房公積金的人群中,每三個就有兩個來自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堪稱全國住房公積金的天花板。
福州、西安、泉州和鄭州,這項比重也超過了一半。
福州、西安和泉州好理解。鄭州擁有規模宏大的制造業,按說在這個企業就業的人員,理論上都有交住房公積金的。為何公有經濟的比重還是這么高,作者很難理解。
武漢、濟南、青島、長沙、重慶和合肥,所占比重也在三分之一以上。
其余城市的比重均在30%以下,這些城市除北京、天津和南京外,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民營或外資經濟比較發達。
以東莞、蘇州、杭州、常州、深圳等為代表的城市,全市繳納住房公積金的人群中,來自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比重,低到15%以下。
東莞更是低至11%,可以說是這項指標中的地板流。
除了民營和外資經濟這個因素外,用工比較規范也是影響非國有經濟比重的重要因素。
作為應屆畢業生,選擇哪個城市會在更大概率上能獲得更為完善的勞動保障,這項指標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