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文藝輕刊|
評論|程莫深的現代主義小說意識的自覺實踐
――簡論《調整炮位》的藝術追求
陜西|常智奇
程莫深先生的短篇小說《調整炮位》(見《文藝輕刊》3月1日)以荒誕的情節與象征隱喻的筆法,揭示了權力腐敗與人性異化的社會現實。作為一位深耕現代主義文學的作家,程莫深先生在此作中既延續了其標志性的黑色幽默與諷刺風格,又通過非理性敘事、時空重構等手法,展現了現代主義文學對傳統現實主義的突破與創新。
程莫深先生通過現代主義創作意識:對荒誕現實進行藝術地解構與重構。現代主義文學的核心在于“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而程莫深先生的《調整炮位》,通過超現實的象征系統,構建了一個充滿荒誕感的權力場域。交通局與炮校的對抗,表面上是一場風水迷信與權力博弈的鬧劇,實則隱喻了官僚體制中“權力炮火”對個體的吞噬。炮校的“大炮”既是物理武器,更是象征權力暴力的符號——它指向的不僅是交通局大樓,更是整個社會性的問題。王立中試圖以“藍色大樓”“鋼盔樓”等荒誕手段抵御炮擊,實則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對抗非理性的現實社會的腐敗現象,揭示了現代社會中個體在權力碾壓下的無力感。
這種解構手法呼應了現代主義文學對“異化主題”的聚焦。王立中與馬三炮的宿怨,本質是權力爭奪中人性的異化:曾經的摯友因利益反目,最終淪為互相傾軋的“權力野獸”。程莫深先生通過夸張的戲劇沖突(如五百萬到千萬的勒索、仿制大炮的鬧劇),將人性的貪婪與扭曲推向極致,形成卡夫卡式的荒誕寓言。這種對人性異化的批判,與現代主義文學中“表現人與社會的對立、人與人之間的孤獨與冷漠”一脈相承。
作品中表現的現代主義藝術特征:象征、結構與非理性敘事是明顯的;象征與隱喻的深度模式是其文學觀念的基層邏輯。程莫深擅長以物象為載體,構建多層次的象征系統。小說中的“炮”既是具象的軍事裝備,更是權力暴力的隱喻;“藍色大樓”象征對“水克火”迷信的盲從,暗喻官僚階層企圖以形式主義掩蓋腐敗本質的徒勞;“鋼盔樓”被嘲為“王八樓”,既諷刺了權力者的懦弱,又暗示其如龜縮殼中的自我禁錮。這些意象的疊加,使文本超越了表層敘事,指向體制性腐敗的深層痼疾。
此外,“炮位調整”這一核心事件本身即是一個宏大的社會隱喻:權力斗爭如同炮口轉向,隨時可能將個體卷入毀滅的漩渦。這種“以丑為美”的象征手法,正是現代主義文學“反向詩學”的體現。
非線性敘事與時空重構是其自覺的審美追求。小說以“五月”“七月”“九月”等時間節點串聯情節,表面上遵循線性邏輯,實則通過重復的“炮位調整—貪官落馬”循環,構建了一種宿命般的時空閉環。每一次炮口轉向都伴隨著反腐風暴的升級,暗示權力腐敗與制度缺陷的周期性爆發。這種結構呼應了現代主義文學中“過去與現在共時共現”的表現層次,揭示了腐敗問題的歷史延續性與結構性困境。
程莫深先生還通過“王立中—馬三炮”的恩怨閃回,插入非連續性的記憶碎片,打破傳統敘事的連貫性。這種“意識流”片段不僅深化了人物動機,更將個體命運與時代癥結交織,形成立體化的敘事網絡。
黑色幽默與語言反諷。程莫深先生的語言風格充滿冷峻的戲謔。例如,交通局全員穿軍裝、仿制大炮的鬧劇,以夸張的滑稽場景解構權力的嚴肅性;馬三炮“趁火打劫”的勒索,則將權力交易赤裸化為金錢游戲,暴露官僚體系的虛偽。這種“含淚的微笑”藝術效果,正是程莫深幽默諷刺小說的典型特征。
文本中大量使用雙關與反諷:如“炮校實訓之需要”實為權力壓制的借口,“王八樓”的民間戲稱直指官僚的荒謬。語言的非理性化處理(如“風水大師占卜‘大兇’”),進一步強化了現實的荒誕感,與現代主義“語言及思維的非理性”特征高度契合。
盡管《調整炮位》具有鮮明的現代主義風格,但其內核仍扎根于現實主義的社會批判。程莫深將“反腐”這一現實議題置于超現實的敘事框架中,以寓言形式揭露權力尋租、形式主義等頑疾。例如,王立中耗費巨資搬遷辦公樓的情節,直指官僚體系中“面子工程”的浪費本質;炮校與交通局的利益博弈,則隱喻了部門間權力勾連的腐敗生態。這種“以象征寫實”的手法,既繼承了現實主義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又通過現代主義的形式創新,突破了傳統寫實文學的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程莫深并未陷入現代主義常見的虛無主義泥沼。文本結尾,炮校威脅“隨之搬遷”的黑色幽默,暗示腐敗問題的無解循環,但市民“頓足圍觀”的描寫,又暗含公眾覺醒的希望。這種“絕望中蘊含反抗”的張力,與現代主義文學“在批判中重建意義”的追求不謀而合。
程莫深先生在《調整炮位》中,以現代主義手法重構現實,實現了對權力腐敗的深刻解構。其作品中象征系統的復雜性、敘事結構的實驗性以及語言的反諷張力,不僅延續了卡夫卡、馬爾克斯等現代主義大師的精神脈絡,更賦予了中國當代反腐敘事以新的藝術維度。通過荒誕與真實的交織,程莫深揭示了“炮口”之下個體的生存困境,并以此叩問制度與人性的救贖可能。這種兼具批判力度與美學創新的寫作,正是現代主義文學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實踐。
作家檔案
常智奇,陜西武功人。研究員,文學碩士、著名文藝評論家,陜西省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國學研究會副主席、曾任陜西省文學院院長、《延河》雜志主編。有文藝理論研究批評專著《整體論美學觀綱要》《中國銅鏡美學發展史》《文學審美的藝術追求》等九部,兩部散文集,在全國50多家報刊發表500多篇論文、評論文章,多次獲獎,有小說、詩歌、電視連續劇、翻譯小說公開發表,曾代表中國作家協會接待外國作家代表團多次,2011年代表中國作家出訪美國,在洛杉磯發表專題講演(后在美國和中國報刊發表)。
wyqk
文藝輕刊 優質原創作品集散地
總顧問:常智奇(著名文學評論家)
顧 問:
郭 平 冰 泉 王永華 姜 毅
編 委:
程莫深 汀 蘭 阿 靜 鄧立鵬
冰 輪 凌 云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來稿體裁:原創首發小小說、散文、評論、現代詩。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來稿請用word文檔,文字、標點校對精準。
來稿要求:作品+個人簡介+作者照片+加主編微信:cms_cq26
投稿郵箱:wyqk_26@163.com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資訊
本刊圖片來源于網上
▼2024年要事回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