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當個學校中層太不容易了!
上要接校長的鍋,下要哄老師學生,天天忙成陀螺還總挨罵。
最近玩了DeepSeek的AI工具,突然發現咱們的工作方法真得升級了!
1. 別拍腦門做決定——會禿
以前遇到事兒總愛說“我覺得”“大概可能”,結果調個課表都能讓老師炸鍋。
學學AI怎么干活:
先搞清楚問題本質(比如為啥要調課)、查查以前類似情況咋處理、問問老師學生意見,最后再出方案。
就像組織運動會,先問問學生最想玩什么,而不是直接照搬去年方案。
2. 別當信息孤島——會背鍋
總抱怨其他部門不配合?
學AI的聯網思維:
把教務處、德育處拉個群,每周同步進度;
弄個共享文檔讓老師們隨時反饋問題。
就像查資料不能只用自己電腦,得多渠道打聽真實情況。
3.少說“以前都這樣”——會過時
別總拿十年前經驗管現在的學生。
學AI的迭代精神:
新措施試行兩周就做問卷調查,該改就改。
比如推行午休管理,發現孩子們根本睡不著,趕緊換成自由閱讀時間。
4. 細節見真情——會圈粉
巡查時別光記“哪個班衛生差”,學學AI的個性化:
看見學生黑板報畫得丑,可以悄悄塞本《手抄報設計大全》;
發現老師嗓子啞了,遞盒潤喉糖比開會表揚更暖心。
5.每天復盤10分鐘——會開掛
學AI的自我修正:
今天處理學生矛盾的方法有效嗎?
上周的教研活動為啥冷場?
用手機備忘錄隨時記,月底整理成《避坑指南》發給新人,還能立個“貼心前輩“人設。
最后我想說:
中層干部不用當技術宅,但要學會像AI那樣——用數據代替直覺、用溝通打破壁壘、用靈活取代固執、用細節贏得人心、用復盤持續進步。
畢竟咱們管的是活生生的人,比AI多了溫度,可不能連機器都比咱會動腦子?。?/p>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郭務強教壇漫拾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