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因流感并發肺炎,在日本離世,年僅48歲。
緊接著,年輕女媒體人吳玉燕也因“流感”,生命永遠停在了41歲。
這兩位公眾人物的遭遇,讓大家再次意識到流感的可怕。但其實,受流感威脅的普通人,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大S一家新年在日本旅游,本是歡樂時光,卻因流感陷入悲劇。感染后,病情迅速惡化成肺炎,盡管全力救治,仍無力回天。
吳玉燕的經歷同樣令人惋惜。
毫無征兆的流感打亂了她的生活,起初她以為吃藥能緩解,可反復高燒只能住院。10天后確診嚴重甲流合并乙流,轉入ICU后,第三天病情急劇惡化,匆匆告別了世界。 這些并非個例。
網友@欣榮說,身邊同事春節前后也被流行病折磨。
同事高燒三天不去醫院,在小醫院就診又被延誤,到301醫院重癥監護室時已下病危通知書。
經復雜檢查確診為克雷伯桿菌感染,自費6000多元培養菌株,用特效藥才保住命,可出院后仍被并發癥困擾。
網友@稻草人的人生補提到,同事小孩旅游時感染甲流,病毒入侵快,小小年紀就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醫生都勸放棄,孩子才一年級,生命危在旦夕。
從這些例子能看出,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同。
普通感冒癥狀輕,主要在鼻部,如打噴嚏、流鼻涕,一般能自行恢復。而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傳播快。
感染后,前驅期就有乏力、高熱、寒戰、全身酸痛等癥狀,全身中毒反應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還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等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
網友@北方的經歷就是很好的證明。
他感染甲流后,高燒兩天,身體卻用了半年多才恢復,而感染新冠肺炎時,不到一個月就康復能跑步了。
還有個患者因流感就診,心慌、咳嗽、乏力,心跳達110次左右。
醫生建議檢查心電圖和心肌酶排除心肌炎,患者卻認為是過度檢查,去投訴后跑走。
結果3天后,因嚴重心律失常、心臟傳導阻滯被送搶救室,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嚴重并發癥。
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如果患者能信任醫生,重視健康,或許就能避免這場災難。
生活中,很多人因對流感認識不足而掉以輕心。
像大S和吳玉燕起初以為吃藥能挺過去,還有患者拒絕醫生建議,盲目自信挑戰流感。
可他們不知道,這種無知和僥幸可能帶來慘痛后果。
生命有時很脆弱,一場流感就能輕易擊垮。 醫生作為對抗疾病的一線人員,面對流感患者壓力巨大。
他們要準確診斷治療,還要承受患者質疑。
這次流感,醫生臨床觀察發現,部分患者不一定高熱,有感冒癥狀90%以上可能是流感。
所以建議有感冒癥狀就盡早吃奧司他韋或馬巴洛沙韋,配合其他藥物控制癥狀,癥狀加重趕緊就醫,因為流感易合并細菌感染,嚴重時會發展成敗血癥、多器官功能衰竭。
但仍有患者忽視這些建議。
人生充滿未知,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但知道流感危害后還漠視,就太悲哀了。
醫患本應是生命共同體,相互信任才能戰勝疾病。
患者信任醫生,就多一分生機;懷疑醫生,就多一分危險。
醫生都希望患者康復,全力為患者健康戰斗。所以,我們要尊重醫生專業判斷,做理智患者。
那么,該怎么預防流感呢?
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手段,能顯著降低患流感和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建議6月齡及以上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接種,尤其是醫務人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兒童等重點人群。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也很重要,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不少于20秒;保持環境清潔通風,定期開窗;流感流行季減少去人群密集場所,必須去就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用臂彎或紙巾捂住口鼻,及時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
另外,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也能抵御流感病毒。
大S和吳玉燕的離世是悲劇,我們不能只悲傷,更要吸取教訓,重視流感預防和治療。
生命無價,健康是寶貴財富。
別等疾病纏身才后悔,用知識和行動守護健康,別讓大意傷害生命。
愿大家都遠離流感,擁有健康生活。畢竟,在生命旅程中,我們都想平穩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