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新四軍82名官兵與日軍進行殊死較量后,82名官兵全部犧牲,可百姓幫他們收殮遺體時,卻發現多出兩具。
事情是這樣的。
1943年3月18日這天,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規模浩大的掃蕩。
因為當天霧大,哨兵發現敵人時,敵人已經近在咫尺,哨兵情急之下鳴槍傳出預警信號。
與此同時,也向敵人暴露了此地駐扎有中國軍隊的信息,1600多名日偽軍分11路合圍了淮海抗日根據地。
為了掩護后方和群眾撤離,4連的連長白思才和指導員李云鵬兩人帶領著80人在劉老莊一帶阻擊敵人。
4連總共82名官兵面臨的是自己人數10倍的敵人,身后是后方的安全轉移和整個村莊百姓的安危。連長白思才下令,無論如何都要拖住敵人,為機關和百姓的撤離爭取時間。
為了保證大后方的安全撤離,為了保護村莊的百姓,4連的82名官兵奮勇殺敵。
敵人于18日早上9點左右發起第一次總攻,但是剛前進了30米,就被4連以密集的火力擊退。
川島看到自己的部隊敗下陣來,便要求他們重整旗鼓,再次發起進攻。他們投入了10多挺野炮、迫機炮等精良武器。
4連在敵人的強烈攻勢下,傷亡慘重。連長白思才的手也被炸傷了,他知道已無法突圍,一邊鼓勵大家英勇戰斗,一邊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幾個回合下來,4連已犧牲過半,彈盡糧絕。敵人再一次發起猛烈的進攻,4連官兵端起刺刀,與敵人肉搏。
最后仍因寡不敵眾,全員犧牲。
但是82名戰士,不僅將敵人拖了12個小時,為群眾的轉移爭取了時間,還創下了殺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的高記錄。
戰斗結束后,劉老莊的百姓來收殮遺體時,卻發現多出兩具。
原來是其中2名戰士與敵人撕扭太狠,指骨都嵌入了對方的身體,以致于無法分開,所以總共收斂了84具遺體。
看到此情此景,百姓泣不成聲。
陳毅說:“烈士忠勇殉國的精神,名垂千古。”
為了紀念82位壯士,當地百姓為他們修建了墓碑。
新四軍部隊為了弘揚82位烈士的英勇精神,決定重新組建4連。沒想到消息一出,很快當地百姓自發選送了82名子弟入連,新四軍7旅4連從此更名為“劉老莊連”,并被授予“劉老莊”連旗。
于是,“劉老莊連”成了我軍歷史上首支以村莊命名的連隊。
時至今日,劉老莊連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支優秀的連隊,它一如繼往地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在“劉老莊精神”的鼓舞下,其中21人榮獲三等功,3人提干。
2015年9月3日,“劉老莊連”英模方隊,出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參加了閱兵儀式。
“劉老莊連”的精神已被發揚傳承,那82名烈士,也將被銘記。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