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國南海上空的那一聲巨響,讓"海空衛士"王偉這個名字,永遠銘刻在了共和國人民的集體記憶中。
3月31日深夜,海南陵水機場格外寂靜,海軍航空兵王牌飛行員、少校王偉因為思念親人,自然而然地撥通了家里的電話。
"今晚我和趙宇在基地值班,你要注意身體,早點休息。"
跟妻子阮國琴又簡單說了一些關于孩子的話題后,王偉不忘再度叮囑她要多休息,一如既往的關心她的身體。
"知道啦,你自己也要注意安全啊。"阮國琴微笑著輕聲回應。
每次想家的時候,王偉都會給妻子打電話“報平安”,而這樣普通尋常的對話,他們在過去的日子里已經重復過無數次,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看似尋常的通話,竟成了他們夫妻間最后的告別。
別看此時的南海上空微風不起,實則四周波詭云譎,并不平靜,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對我國沿海地區的軍事偵察頻率,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
尤其是美方特制EP-3電子偵察機,經常如同幽靈般頻繁出沒于我國沿海地區附近空域,覬覦著我國的各類軍事設施的信息,此舉讓我國海空衛士們頭疼不已。
主要原因還是美方工業科技太先進了,比如他們的EP-3電子偵察機,這一種載有尖端信號分析設備的龐然大物,卻能在萬米高空上截獲對方的雷達、通信甚至導彈試驗數據。
而此時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仍是二代機殲-8II,機動性不強,卻要用于去攔截美軍的EP-3電子偵察機,如此明顯的“科技代差”,無疑讓我軍衛士們每一次前去攔截的行為都十分危險,就如同在刀尖上起舞。
海南陵水機場的值班日志上,我們的飛行員們記滿了與美國戰機周旋的記錄,據相關統計,中美軍機年均對峙達400余次。
十八歲那一年,空軍飛行學校來到浙江湖州招收飛行員,王偉興高采烈地前去報考飛行員,幸運的通過了各項嚴格體檢和政審,光榮入伍。
對藍天的熱愛,使得他在15年的飛行生涯中創下無數個“第一”:在軍校時,第一個當班長、區隊長,又是第一批入黨。在同期學員中,他還是第一個放單飛,第一個飛滿1000小時最先進的中國國產殲擊機,同時也是戰斗起飛次數最多、執行重大任務次數最多的那一個。
從飛行學院畢業后,他又是第一個主動報名前往海軍航空兵部隊服役,并如愿以償地來到了海南,來扼守祖國的南大門。
在十五年的飛行生涯中,技術過硬的王偉,從未出現過任何微小的飛行錯誤和事故征候。
4月1日上午,王偉和戰友趙宇接到上級命令,駕駛殲-8II戰機緊急升空,攔截一架闖入我國專屬經濟區的美軍EP-3電子偵察機。
升空幾分鐘后,王偉在半空中發現了這架美國的高科技軍機,正在南海上空肆無忌憚地進行偵察活動。
"真是豈有此理,這幫家伙也太猖狂了,南海上空,豈容他們撒野,必須立即驅離!"按照事先部署,王偉果斷做出決定,熟練地操控戰機,準備實施驅離動作。
不料此時,美軍偵察機卻突然做出了一個大角度的右轉爬升動作,王偉的駕駛的飛機距離目標太近,避之不及,戰機的垂尾與偵察機相撞,瞬間失去了對飛機的操縱能力。
王偉多次嘗試挽救飛機無果,只能聽從了戰友趙宇的建議,在最后一刻拉動彈射手柄,隨著嗖的一聲,消失在茫茫南海之中。
趙宇見王偉順利離開機艙,便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制造撞機事件的美國偵察機身上,同時向地面申請擊落許可。
不過,他的請求最終被地面指揮中心駁回,只能選擇了更有難度的方式——生生押解著美軍偵察機,迫使其降落到了海南陵水機場。
可惜的是,與此同時,國家和部隊出動了10萬人次的搜救隊伍,苦苦在南海尋找了十多天,仍然沒有找到王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