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汽車品牌再次被置于風口浪尖,原因是某國產品牌的汽車在與奔馳的避震系統進行比較時引發爭論,而這次奔馳與其他外資品牌選擇沉默不同,放出了一部廣告片疑似回應相關事宜,這凸顯出外資車在面對中國汽車品牌的時候采取了不一樣的態度。
奔馳的廣告顯示,車內乘客在乘坐不知名品牌汽車的時候,車內兩個孩子被顛簸得“啊 啊 啊”大叫,但是在乘坐了奔馳的汽車后,孩子不再感受到顛簸的感覺,奔馳指出搭載“AirMATIC”空氣懸掛系統,再多顛簸也無感,盡享舒適,奔馳此番回懟誰,相信大家都清楚。
今年2月22日在中國企業家論壇第25屆年會上,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建軍說得更加激烈和直接,說“部分品牌為了吸引眼球、收割流量,不惜采用虛假宣傳、操控水軍、抹黑競品等惡意競爭手段。”
這已不是第一家外資企業在國內表達強硬態度,此前最為知名當屬美國汽車企業,當年“剎車失靈”鬧得沸沸揚揚,美國車企直接將相關人士告上法庭,在它采取了強硬措施之后,它的負面消息大幅減少,而相關企業也大幅減少了與美國車企的對比。
這些外資企業采取激烈的應對態度,在于它們在中國市場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奔馳在2024財年的收入下滑了4.5%,凈利潤更是暴跌了超過三成,而中國市場正是拖累奔馳的重要市場,而中國汽車市場又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占全球三成份額,如此也就不奇怪奔馳選擇了直接回懟中國汽車企業了。
中國汽車品牌除了在國內市場遭受這些風波之余,在海外市場也面臨一些質疑,俄羅斯市場就傳出中國一些汽車企業的汽車品質不良,例如汽車容易生銹,甚至一些汽車使用兩年就生銹,這對中國汽車造成了一些影響。
除了在品質方面被質疑之外,歐洲則直接對中國電動汽車提高了關稅,歐洲如此做的原因被認為是中國汽車沖擊了歐洲本土汽車,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發展較快,今年1月份的數據更顯示中國某汽車企業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倍增,凸顯出即使采取了提高了關稅的措施,依然未能阻止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的上升勢頭。
事實上這幾年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表現相當優秀,中國汽車的出口連年增長,2023年以超過500萬輛的出口量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24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達到580萬輛以上,顯示出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中國汽車在國內市場增長迅猛,一度接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在海外市場又增長兇猛,這讓諸多外資汽車企業都深感壓力,而在中國市場,一些中國汽車企業總是拿外資品牌進行對比,甚至采取一些特別的測試,這讓外資企業非常不滿,如此這些外資汽車企業回懟中國汽車企業也就在情理之中。
這種口水戰對于外資汽車企業來說未必有效果,相比之下,B B A三大豪車品牌中的寶馬則采取了更直接的舉措,那就是大幅降價,一直降價到中國消費者愿意買為止,2024年下半年寶馬汽車在中國的周銷量從低谷的7000多輛逐漸回升到周銷超過2萬輛,最終寶馬保住了中國第一大豪華車品牌的地位。
中國近幾年崛起的另一家中國汽車品牌也是以價格戰崛起,2024年的銷量超過400萬輛,居于全球汽車企業第四名,這也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在2023年躋身全球汽車企業TOP10、2024年再進一步,顯示出企業單靠口水戰沒多大意義,適應市場競爭或許才是更好的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