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上海體育場迎來中超第二輪焦點對決,上海申花與北京國安聯袂奉獻了一場跌宕起伏的經典戰役。從領先到被逆轉,從紅牌爭議到補時絕平,這場被譽為“新賽季國家德比”的較量,不僅展現了中超頂級的競技張力,更因VAR介入引發的判罰反轉成為賽后輿論焦點。最終,兩隊以2比2握手言和,各自收獲賽季首分。
比賽開場僅12分鐘,國安反客為主,林良銘接張稀哲精準傳中頭球破門,打破僵局。但申花迅速回應,第27分鐘,老將吳曦禁區外一記輕巧吊射直掛死角,展現頂級中場的大局觀。轉折點出現在第38分鐘,國安門將韓佳奇出擊失誤絆倒馬萊萊,主裁判麥麥提江果斷判罰點球,路易斯一蹴而就助申花反超。
易邊后,火藥味漸濃。第80分鐘,國安替補登場的張源亮鞋底蹬踏特謝拉小腿,主裁直接出示紅牌。然而VAR介入后,麥麥提江回看認定動作性質并非“暴力行為”,改判黃牌。由于張源此前已有一黃在身,仍兩黃變一紅離場。這次改判引發雙方激烈爭議——申花認為鏟球危險性足以維持紅牌判罰,而國安則質疑首張黃牌的合理性。這次長達5分鐘的判罰復核,暴露出中超裁判在“清晰明顯錯誤”標準執行上的模糊性。
當所有人認為申花將憑借人數優勢鎖定勝局時,國安卻迸發出驚人斗志。少一人的國安陣型調整為5-3-1,但中前場壓迫強度不降反升。補時第3分鐘,李磊左路送出高質量傳中,法比奧力壓蔣圣龍頭球攻門,皮球擊中申花后衛鮑亞龍折射入網。這個充滿命運戲劇性的進球,讓國安在逆境中搶回1分。
“隊員證明了10人作戰時我們依然有能力創造奇跡。”國安主帥塞蒂恩在發布會上難掩自豪。數據顯示,國安在少打一人的最后15分鐘內完成4次射門,與申花持平,控球率僅下降8%,這種反常的“人數劣勢悖論”背后,是球隊戰術執行力的集中體現。申花方面則暴露出領先后節奏把控的短板,全場11次射門僅5次射正,路易斯傷退后缺乏致命一擊的弱點凸顯。
本場裁判組共3次啟用VAR,除紅牌改判外,還復核了路易斯疑似越位進球(維持有效)和法比奧是否犯規在先(認定有效)。盡管從規則層面,改判符合“清晰錯誤糾正”原則,但麥麥提江兩度長時間回看的行為,仍被業內人士質疑可能破壞比賽流暢性。前金哨孫葆潔在社交平臺點評:“裁判需要提升初始判罰準確性,過度依賴VAR會削弱權威性。”
此役過后,兩隊開局皆1勝1平積4分。對于志在爭冠的兩隊而言,這場充滿戲劇性的平局,或許將成為賽季走勢的關鍵注腳——它既展現了中超頂級對決的技戰術含量,也暴露出裁判尺度、VAR使用等深層議題,而這些課題的解決程度,將直接影響聯賽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