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燁是一名初一年級的女生,獨生女,父母離異。
阿燁經歷特殊,在班上很孤僻,沒有朋友,學業成績很差。5歲時父母離異,她被判給了父親。有段時間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對她很好,但不讓母親來看她。那時她并不知道父母已經離異了,一年后無意從鄰居口中得知。
阿燁先后寄居在幾個親戚家里,在這期間母親多次來看她都被親戚拒絕。阿燁有一次出現了輕生的想法,她把頭往墻上撞,被親戚看見,并告訴了她的母親。母親知道后把她從親戚家接出,目前和母親、繼父生活在一起。雖然繼父對她很好,但她還是沒有家的感覺。
我見到阿燁時,她的衣服干凈、整潔,神情有些緊張,但語言表達較清晰,思維有條理。從進入咨詢室到敘述完畢,她一直都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阿燁談到父母的事情時,雙手不停地抖動。會談中有一些詞語和句子在她的敘述中反復出現,空蕩蕩的感覺、沒有人愛,沒有家等。此前阿燁母親說她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在知道他們離異后脾氣一下就變了?,F在她在家中情緒不穩定,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生氣、摔東西。
童年時期的經驗對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阿燁的父母在她5歲的時候就離異了,她一會和奶奶過,一會和親戚過,在親戚家的經歷,在她心中留下了心理陰影。
阿燁不能接受家庭的破裂,非??释改改軓秃?,而母親經常在她面前說父親的不好,這讓她很痛苦。她思念父親的感受也從不敢在母親面前提起,所以在家里有時會摔東西。在她當初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人來拽她一把,那種被拋棄的感覺很難受,所以她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缺乏歸屬感。
在整個咨詢過程中,我用真誠的態度對待她。一段時間下來,阿燁對我越來越放松,在我面前越來越多地表露出內心真實的想法,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阿燁總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愛的孩子。
我說:“母親了解你在親戚家的狀況后,立刻把你接到了身邊,而父親在外工作供你讀書。這說明了什么呢?”
她慢慢地說道:“他們其實都還在愛著我。”
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讓她意識到雖然父母分開了,但她仍然能感受到他們的愛。同時,我也引導她認識到,父母的復合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又有了新的家庭。她在咨詢室里大哭了一場,把積壓很久的情緒宣泄了出來。
為了幫助她重塑自我,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減少她的自我挫敗感,她的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燁的病理性記憶,在奶奶家的時候,她總是不停地問奶奶,母親什么時候能回家呢,她是不是已經不要我了,她為什么就不能多陪我呢?阿燁總是覺得很不安,有時候她會突然感到很害怕,害怕到想要躲起來,不想見到任何人,也不想讓任何人找到她。我對阿燁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害怕的情緒下降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我能感覺到阿燁身上發生的變化。她有了新的朋友,自信心也逐漸增強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明媚。母親反饋說,有時會看見她和幾個女孩快樂地在一起玩耍。
阿燁無法改變父母離異的事實,但她只要能面對,就可以放下和轉身。在這個過程中她會覺得很痛,但這是她成長的一個契機,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