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保險合同里的條款,你認真讀過嗎?
近日,謝先生為8歲女兒買教育險提取要等到60歲的新聞,引發(fā)了網友廣泛關注。
謝先生表示,當時保險員承諾了女兒上大學時可以連本帶息取出,可現在出爾反爾。
更不可思議的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竟然還讓謝先生提供保險員相關承諾的證據。
但謝先生早就沒了保險員的電話,微信也聯系不上。
某律師認為,若謝先生所述屬實,保險員涉嫌銷售誤導,違反《保險法》相關條款,投保人可要求保險公司賠償損失,同時保險員和保險公司可能面臨罰款等處罰。
三刀認為,從為孩子儲備教育金到為自己規(guī)劃養(yǎng)老,眾多投保人最初被吸引,往往是因為保險業(yè)務員那信誓旦旦的承諾。
他們可能像謝先生一樣,壓根就沒有仔細閱讀過合同。
說到保險合同,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專業(yè)術語和復雜條款,從保險責任到免責范圍,從收益計算方式到支取條件,每一項都暗藏玄機。
許多人在購買保險時,根本無法真正理解這些條款的含義,只能聽憑保險員的講解。
而部分保險員為了促成交易,往往會刻意簡化或隱瞞一些關鍵信息。
以教育險為例,投保人以為自己購買的是一份專門為孩子教育階段提供資金支持的保險,卻在多年后發(fā)現,合同中的支取條件與自己的理解相差甚遠。
謝先生怎么也沒有想到,合同中竟然還隱藏著“本金需到孩子60歲才能支取”的條款。
反觀保險公司,他們擁有專業(yè)的法律團隊和精算師,他們制定的合同條款也大多是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的利益。
除此之外,當投保人發(fā)現自己被誤導,想要退保時卻又面臨另一個難題。
許多保險產品在退保時,只能退還現金價值,而現金價值往往遠低于投保人已繳納的保費。
這種退保損失的設置,讓投保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繼續(xù)持有保險,意味著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退保則要面臨實實在在的資金虧損。
保險公司正是利用了投保人這種心理,才讓他們在無奈中繼續(xù)維持著這份“虧本買賣”。
對于一些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對他們生活的沉重打擊。
那么,問題來了。
監(jiān)管部門對保險行業(yè)的監(jiān)管是否到位?為何虛假宣傳、誤導銷售等行為屢禁不止?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保險行業(yè)里的問題,或許和監(jiān)管的缺失脫不了干系。
假設在保險產品的審批環(huán)節(jié),相關部門能夠對產品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嚴格審查,市面上可能就不會存在誤導性的保險產品。
所以,要想整治保險行業(yè)亂象,監(jiān)管部門必須加大監(jiān)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監(jiān)管機制,對于違規(guī)的保險公司和保險員,要依法予以嚴懲,提高其違法成本。
同時,要加強對保險產品的審核,從源頭上杜絕不合理、不合法的保險產品流入市場。
只有這樣,才能讓保險行業(yè)回歸保障的本質,真正為老百姓提供可靠的保障。
你被保險“坑”過嗎?評論區(qū)留言吧。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fā)】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