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海灣戰爭,打醒了世人,讓各國見識到了跨時代的信息戰的強大,這種新的戰術理念也讓我國認識到了自身在軍事上的落后,隨后我國進行了技術上的追趕,李賢玉將軍從中脫穎而出。
李賢玉是黑龍江牡丹江人,她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是會計,在父母的影響下,李賢玉自幼勤奮好學,加上她天資聰穎,上學后就一直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好學生。
1982年,17歲的李賢玉還是高二的學生,不過她已經提前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學習,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于是她決定提前一年參加高考,她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父母和老師的支持,沒想到她取得黑龍江理科狀元的好成績。
李賢玉選擇進入了北京大學就讀,學習無線電物理專業,在校期間她勤奮刻苦學習,取得了保研資格,繼續在無線電領域深造,李賢玉順利取得了碩士學位,擺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充滿光明的未來。
當時李賢玉有三個選擇,一是出國深造,有的同學就是如此;二是到北京中關村創業或是工作,可以擁有豐厚的收入;三是接受外企邀請,為外企工作獲取高額年薪。可是這三條路,李賢玉一條也沒有選。
李賢玉對功名利祿沒有興趣,她一直對軍旅生活充滿向往,恰巧當時二炮部隊在招募科研人員,她果斷選擇報名。李賢玉被順利錄取了,從此她成為了一名技術軍人,在第二年就被轉入研究院工作。
當時我國的信息技術剛起步,具體體現在二炮部隊的指揮中,火箭和導彈的發射是通過逐級下達口令傳達命令,最后一環是由基層戰士手動操作,其效率自然是很低的,可是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窘境呢?
在新一輪的軍改中,李賢玉抓住機會對二炮的指揮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她和項目的戰友們一起攻關克難,經過了兩年的努力,二炮首個模擬指揮系統面世了,之后經過打磨升級,1995年,指揮自動化系統終于順利通過驗收。
在一場實操觀摩之后,一位首長連連稱贊李賢玉:“不簡單,不簡單!”李賢玉獲得了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在成績面前李賢玉沒有松懈,她仍在繼續進行研發和創新。
2000年,指揮自動化已經推廣到了全軍,二炮也有擁有了更多的系統。在李賢玉的帶領下,我軍導彈指揮系統的研發取得了大跨越進展,李賢玉被破格提拔為研究所總工程師。
二炮部隊的科技含量不斷得到提升,在李賢玉的推動下,首個國產的“中國劍網”搭建完成,讓我國的導彈部隊擁有了一套完全獨立自主的信息自動化系統,李賢玉因此被譽為“中國劍網之母”。
首長更是對李賢玉做出了高度評價,稱贊說:“李賢玉一個人可以頂7個導彈旅。”2015年7月,李賢玉被晉升為專業技術少將,同年12月31日,二炮更名為火箭軍,李賢玉是火箭軍唯一的女少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