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將爺
這些天,京東、美團、餓了么要給騎手交社保的事,引起很大轟動,讓無數人拍掌擊節,為之叫好。
按照之前發布的消息,京東將于3月1日起逐步為全職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美團將于今年二季度為全國范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餓了么也將繼續落實政策倡導的新就業群體社保方案。
按照這個時間線,現在京東已經開始正式兌現承諾,來給騎手交社保了。
2月28日,京東還辦了一個全職外賣騎手的簽約儀式。從照片來看,大約請了二十八位外賣騎手(代表)到現場簽約,也就是說從3月份起他們就可以享受到京東的“五險一金”了。
△京東與首批全職騎手代表簽約,圖片來源京東黑板報
給騎手交社保,是好事。這些外賣小哥掙的是辛苦錢,風里來雨里去的,他們的權益理應得到保障。
現在,由相關企業平臺主動來給他們上社保,進行兜底保障,自然會得到很多人的肯定認同。
不過,前幾天,新華社就刊發文章《外賣小哥上社保,要把“好事”辦好》指出,如何把“好事”辦好,讓社會、企業、員工的利益取得最大公約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
我認為,這個提醒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給騎手交社保,不能看廣告,而要看實效。
作為一名輿情研究者,我經常憤怒的是,現在有一些單位部門經常把“要做的事”,說成是“做成的事”。于是,“說了等于做了”。
給騎手交社保,京東這次喊話,慷慨激昂的,把情緒價值拉滿了,在社交媒體上得到了一片掌聲。
從某種意義講,這其實是京東做了一次好廣告。接下來,還是要看京東給騎手交社保的細節落實到底怎么樣。
對此,我必須要先潑一盆冷水。
“兄弟”不是拿來打廣告的
根據媒體的報道,京東承擔外賣騎手五險一金所有成本的決策出自創始人劉強東。
這倒也符合他一貫的風格。不過劉強東這個人呢,確實是性情中人。他有性,但不全是理性;他有情,但也有不少虛情。
這里,我只想簡單地說幾句劉強東不同時段的“兄弟論”。
“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2018)
“所有成功都離不開兄弟們的努力和堅持”(2022)
“我不會躺平,也希望兄弟們絕不躺平”(2023)
“凡是長期業績不好、從來不拼搏的人都不是我兄弟”(2024)……
顯然,這里“兄弟”的內涵是不停變化的,其中感情和利益也是不斷博弈轉換的。
“兄弟”的解釋權,只能歸劉強東所有。
很多時候,你以為人家是拿你當“兄弟”,其實,很可就能是你在自作多情了。
兄弟如此,社保亦然。
這一次,京東連發了好幾條黑板報,表達要為外賣騎手交“五險一金”,甚至要給騎手小哥“兜底”個人承擔的社保部分。也有些外賣小哥在網上感激涕零——得兄如此,夫復何求?!
不得不說,京東這波廣告打的非常成功,他們對外賣小哥的這場陳情表,顯然能給當前京東外賣的地推,以及騎手招聘,帶來很好的傳播。
美團、餓了么在這事上,多少屬于吃了暗虧。我感覺是,這兩家在行動上起了大早,在傳播上卻被京東“搶跑”了。
比如美團早在2022年就已在人社部指導下啟動“職傷險”試點,去年就騎手繳納養老保險等方案進行研究調研。餓了么也是在2023年開始,啟動藍騎士社保繳納試點,并且也是在人社部的統一指導下進行。
可能有人覺得有點慢。但,交社保這事太大了,每一步都算數,每一步都得踩實。給騎手交社保,真不能只看速度與激情。
表面上看,這似乎只是交社保的事,但,就其本質,其實涉及勞動關系選擇進步還是倒退的問題。
用“五險一金”綁定外賣小哥,未必是個好辦法
要解釋清楚外賣騎手的社保方案,就必須先回到最基礎的勞動關系認定,此前政、學、企多屆一直有較大爭議。
這幾天老將也和一些研究勞動關系的學者討論了下,主要的矛盾大概是下面這些:
1.簡單來說,以前我們國家的勞動關系認定,是傳統的“二分法”,即要么屬于勞動關系,即和單位簽訂合同正式用工;要么屬于民事關系,比如個體戶。按照這個“非此即彼”的方法,外賣騎手要么被全職雇傭,要么是就個體戶。
這兩種方式各自代表的社保制度,也各不相同。比如簽訂合同的完全勞動關系下,可以按照傳統依托單位代扣代繳的職工社保體系,上“五險一金”;但如果是民事關系的個體戶,要參加單位養老體系就比較困難。
后來國家也推出了一些補充方案,比如城鄉居民保險體系,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主要覆蓋的就是難以參加單位社保體系的人群。比如此前有學者調查的,大部份外賣騎手繳納的新農合社保,也是屬于這個體系。
但這個方案也比較難滿足靈活就業群體的需要,比如好多騎手都是從農村到大城市打工的青年農民工,他們在戶籍所在地參加的這些保險,是很難在大城市用到的——新農合要跨省使用也比較麻煩。
2.這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騎手帶有典型的靈活就業特征,過渡性強、流動性強,要按照“二分法”下的“五險一金”給他們上社保,對個人和企業來說負擔成本都過高,并且也不符合騎手的實際需要。
比如按照學界的一些測算,即便按照4500元的月收入基數,和單位26%、個人10%的分攤比例,個人每月要負擔450元,單位要承擔1170元。
當然,這兩年各個地方省市也有一些試點,比如鼓勵個體勞動者以靈活就業身份參保,但只能參加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全部繳費由個人負擔,繳費比例合計近30%。雖然有些城市也采用補貼方式鼓勵參保,但大多也設置了“本市戶籍”等門檻, 也很難惠及到廣大前往大城市打工的靈活就業群體。
另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五險一金”的繳費年限和轉移問題。
比如以養老保險為例,它現在屬于省級統籌,分為個人賬戶基金,和統籌賬戶基金。比如一個騎手小哥要在大城市退休,那么一般會有繳費滿10年的限制,才能享受到所在地的養老金待遇。如果他在大城市跑了幾年單,想要回老家,那么按規定只能轉移小頭的個人部分,沒法全部轉走。
考慮到外賣騎手大多都是跑單數年返鄉的現實情況,用大城市的“五險一金”標準強行綁定他們,可能并不是個好辦法。
更現實的情況是,按照當前養老金現收現付的方法,更大概率是年輕騎手為大城市做貢獻,等他們退回農村的時候是很難被“反哺”的。
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外賣騎手實際上是有社保的。比如,大部分外賣騎手都在家鄉繳納過新農合等城鄉居民保險體系險種,這也屬于廣義的“社保”。
但要注意到的是,外賣騎手大多都是跨區域勞動,且以青年農民工群體為主,他們如果以“非就業身份”參加戶籍地的居民社保,不僅待遇保障不充分,而且由于工作地與參保地分離,繳費時斷時續,加大了社保經辦難度。
之前政策上討論的打破參保戶籍限制,其實也是針對這個方向的改革,不過這一時半會比較難。
“二分法”和“三分法”的社保方案之爭
所以,基于“二分法”勞動關系帶來的這些社會保障矛盾問題,其實政策界、學術界、企業界一直在研究、討論如何改進。
到了2021年,人社部等多部門發了個著名的56號文件,將這個關系變成了“三分法”,即在勞動關系和民事關系之間,新增了一個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也就是現在的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等。
這意味著,這部分靈活就業勞動者要進入社保體系,首次有了政策依據,各界也有很大可能突破“單位員工VS個體戶”的社保體系,探索出一條更加符合靈活用工特征的保障體系。
具體到京東和美團、餓了么的社保方案上來說,這是一場是勞動關系傳統的“二分法”和新型的“三分法”制度之爭。
更通俗點說,京東的社保方案,就相當于請外賣騎手吃米其林餐廳,成本高體驗好,但規模有限。美團、餓了么的社保方案,更相當于帶外賣騎手去吃工作餐,經濟實惠,能覆蓋的人群也更多。
京東為外賣騎手“兜底五險一金”的方法,其實是把外賣騎手從靈活用工,變成了全職用工,又重新走回了“二分法”的老路,個人和企業承擔的成本較高,能夠覆蓋的規模也比較有限。
按照學界的測算,要是數萬人甚至是十幾萬人,這個成本企業想對來說還是出的起的,但要到了百萬量級,甚至是擴展到8400萬人的新就業群體,恐怕沒有任何一家用工平臺能夠做到的。
而美團、餓了么探索試點的社保方案,是嘗試探索在“三分法”精神下進行改革,盡可能把更多的外賣騎手納入到保障體系中來。它即不是按照傳統方式上五險一金,也不是把騎手當個體戶不管,而是在險種、方式上都進行了靈活創新。
比如“五險一金”的險種過多,成本太高,那么就先從新型職業傷害保險這個試點入手,通過“按單保障”的方式,騎手每接到一單,平臺就上0.06元的保險,這也替代了傳統的工傷險。要知道工傷險以前是只能依托單位來繳納的,騎手個人是沒法直接交的。
再后來,逐漸擴展到養老保險這個核心險種,讓外賣小哥實現“傷有所醫”后,再升級到“老有所養”。雖然具體的細節還沒有公布,但老將認為,極有可能的方案是,各家用工平臺甚至是參保地的財政,都分別出一些補貼,鼓勵外賣騎手按照自愿原則,在工作地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養老保險。
包括前兩天人社部副部長李忠的講話,也釋放了一些政策信號。比如他表示,目前一部分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由于勞動關系不明確、工作方式靈活、收入不穩定等原因,難以直接參加傳統的以單位為依托的社會保險制度,“漏網”“脫網”“斷網”問題比較突出,參不起、不愿參、不便捷并存,成為權益保障的重點,需要積極研究完善降低門檻,給予參保補貼等相關政策措施,盡可能地把他們納入社會保險覆蓋范圍。
圖/CFP
給全職外賣騎手“兜底”社保,不能是一廂情愿
前兩天,經濟學者聶輝華教授在B站上發了一個視頻,對京東把外賣騎手轉成全職上“五險一金”的方案,也談了一些看法。
“大家不要以為京東的快遞員是全職的,他的外賣員也就可以是全職的。我認為這是很難的,除非京東他只覆蓋極少數員工。”
“京東如果真的要把更多的騎手變成一個全職騎手的話,實際上是以企業替代市場,這個在交易費用經濟學看來,是極其不合理的。企業、市場和其他組織,他們都屬于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有不同的激勵體系,彼此之間不能串換,也就是它們屬于不同的契約,應該對應不同的治理機制。如果你想把本來作為零工的外賣騎手變成了全職騎手,這恐怕是不合適的,是要付出代價的。”
聶老師的這番話,老將是非常認同的。結合上面的討論,我認為這種方案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弊端:
第一,把外賣員變成“全職職業”,本質上是與它靈活性、過渡性的職業特征相違背的。
這也變相抬高了準入門檻,既給外賣員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也讓所謂的“靈活就業”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可能有人不太理解,比如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要是騎手要在大城市跑不滿10年,多交的統籌部分的養老保險怎么拿回去?
第二,抬高了參保成本,包括企業和個人的成本。
本來政策界、學術界、企業界大家正在坐下來研究,怎么降低參保門檻、降低繳費的基數,讓騎手也能夠以低成本進入到“社保大池”,享受到社會福利。
本來這么大的靈活群體,完全是有可能和相關部門、用工平臺協商,拿出一個更有性價比的方案來的。包括美團、餓了么在人社部指導下開展的新型職業傷害保險試點,也正是這個改革方向。
現在倒好,京東突然闖進來,大手一揮“兄弟我全包了!”,就按照過去那個最貴的來買,管它是否經濟實惠。
這其實是損人不利已,企業承擔部分變多了,個人承擔部分也變多了。或許有人說,京東全部承擔個人部分,但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事又能持續多久?
第三,沒有考慮靈活就業群體的實際保險需求。
前兩天有很多人討論“社保稅”的問題,這其實不對。
社保最大的難題不是“稅”,而是捆綁銷售。比如“五險一金”里,騎手對于工傷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需求最高,對其他險種需求并不高。比如失業,都靈活就業了還交什么失業險?再比如生育險、住房公積金,又有幾個騎手能用到?
但按照傳統的社保方案,你不能拆開單買,要買就得買一套。這個制度設計的初衷,其實也是為了解決少部分人“搭便車占便宜”的情形,就好比是開發商蓋樓,不能只蓋商品房,你還得蓋一部分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呢。
但這個老方案,顯然沒法滿足靈活就業群體的新需要。傳統的這套“五險一金”,對騎手來說可能并不是很劃算。包括這兩天社交媒體上也有騎手大量發視頻討論,說不愿意繳社保,更愿意多拿點到手的工資現錢,其實正是這種矛盾的一個體現。
算一筆社保成本賬
前面討論了那么多,我們再來看點更切實的問題。
從2月19日開始,京東就接連說,要給全職外賣騎手上社保,甚至是連外賣員承擔的個人社保部分,也由京東買單。
這也引發了外界很多的猜測,包括京東的全職騎手有多少,到底要增加多少成本。
但奇怪的是,對于這些具體的細節,京東到現在都沒有公布。就在2月28日,京東搞了一個全職騎手的簽約儀式,根據現場的照片顯示,參與此次簽約的騎手數量是:二十八人(代表)。
△京東與首批全職騎手代表簽約,圖片來源于京東黑板報
老將更為具體直白地問——京東到底又是要給哪些騎手來交社保呢?
有媒體分析,京東現在全職騎手數量大概也就在幾萬人的范圍,而達達旗下的130萬騎手絕大部分還是眾包。
不妨算筆賬,如果按照“二分法”的全職勞動關系,給130萬外賣騎手買“五險一金”,包括企業也承擔個人部分。參照北京市參保企業職工的各項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下限6821元來看,那京東全年成本將增加500億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前兩天也做過一個測算:目前職工社保的個人負擔比例約為10%,公司負擔比例約為26%。如果以4500元作為外賣平臺為騎手繳納社保的基數,那么外賣平臺每月人均需額外支出1170元(4500元乘以26%)用于社保繳納。
按照這個進一步推算,按照京東所言“兜底個人繳納的社保成本”,那么每月人均支出會到1620元,要為130萬騎手繳齊“五險一金”的年成本會上漲到252億元。
請注意,京東財報2023年全年凈利潤為人民幣242億元。以此推算,要為130萬騎手交社保,至少也要花掉一到兩個京東的凈利潤。
只要有點財務常識,恐怕也能想到,劉強東只能感嘆:“兄弟做不到呀!”
通過大數據分析,很多人認為,京東給騎手交的社保,很可能只是指向新組建的全職騎手隊伍,大概也就一萬人左右,兜底“五險一金”的成本在2個億上下。即便是按照10萬全職騎手的數量來看,京東即便是承擔所有的社保成本,每年多花的錢大概也就在19.4億。
10萬人的社保好解決,百萬人的社保好討論,1億人的社保茲事體大。
所以,現在也就不難理解,京東何以會激情滿滿,在給騎手交社保上大做文章了。
試想,如果京東只是要解決一萬名騎手的“五險一金”,并以此大肆公開宣傳,其本質也就是花費2億多元人民幣,來投放了一波取悅民意的廣告。
但中國有2億多靈活用工市場,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人數高達8400萬人口,其中外賣騎手已超1000萬人,解決這樣龐大群休的社保問題,哪里又是一個企業家的激情演講、一家企業的眼前行為就可以覆蓋解決的呢?
給騎手交社保,需要平臺讓渡自身利益。但,交社保又絕不是一件平臺之間互“卷”就能解決得了的事。
比起觀看這些企業家接連在黑板報發廣告,當務之急,還是要在人社部指導下,在各大用工平臺在完善試點經驗基礎之上,來從制度層面著手解決騎手、網約車等行業2億多靈活就業群體的社保問題。
京東這次借給騎手交社保成功打了一次招聘廣告,博得了不少喝彩,讓太多人都沉浸在與大強子做“兄弟”幸福感中。
但,熱鬧過后是清醒。
老將認為,與其把1萬外賣小哥變成全職騎手,給他們上“五險一金”,不如更仔細研究下,怎么按照人社部倡導的方向,搞一個更經濟實惠的社保方案,把130萬眾包的外賣騎手也納入進來。
讓百萬人吃飽,是比讓十萬人吃好,更加有價值的事情。
請記住,幸福是所有人奮斗出來的,而不是某個人的賞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