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續杯的民主空頭支票:如何優雅地分食烏克蘭?
當一個國家沒有獨立的主權,那么,這個國家就被抽去了脊梁,成為餐桌上的一道菜。
當一個人沒有獨立的價格,那么,這個人也就被打斷了脊梁骨,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
當澤連斯基穿著標志性軍綠T恤走進白宮時,拜登掏出的不是《圣經》,而是一份標注"稀土礦產開采權"的菜單。兩人在鏡頭前緊緊握手,像極了中世紀領主與佃農簽訂賣身契——只不過這次佃農自愿躺上砧板,還貼心地給自己撒好了椒鹽。
"讓我們為烏克蘭自由祈禱。"拜登閉目三秒,順手把菜單翻到"礦產開發"章節。上帝大概沒聽見禱告,但華爾街的投行經理們顯然收到了神諭——協議簽署半小時后,美國稀土概念股集體暴漲,某礦業公司CEO興奮地發推:"感謝司機先生(Mr. Zelenskyy),我們的挖土機比海馬斯更能保衛民主!"
這份協議的精妙之處,堪比米其林三星主廚的分子料理:白宮把"軍事援助"糖霜,細細灑在"礦產特許權"的腐肉上。五角大樓遞出的每一枚炮彈,都在烏克蘭國土上提前標好了價碼——畢竟軍火商不做慈善,他們只是資源的搬運工。
看看這份《跨大西洋礦務諒解備忘錄》的魔鬼細節吧:
第4.2條:美企享有優先勘探權,烏克蘭環保法自動失效;
第7.8條:礦產收益的49%用于償還美國貸款(年利率6.8%);
附注頁小字:若烏方違約,美方有權派"安保顧問"接管礦區。
好一出當代《威尼斯商人》!只不過夏洛克這次穿著防彈衣,而鮑西婭的盒子里裝滿了貧鈾彈頭。當CNN記者追問"這是否算資源殖民",白宮發言人眨著湛藍的眼睛反問:"難道讓俄羅斯人拿走這些礦產就更民主?"
布魯塞爾那幫官僚此刻正對著屏幕干瞪眼——他們給烏克蘭的援助足夠買下整個頓巴斯,結果發現付款碼竟跳轉到紐約聯儲賬戶。德國經濟部長氣得把環保少女畫像摔在地上:"我們出錢買天然氣,美國人卻連稀土礦渣都不分!"
更慘的是法國人。馬克龍上周還在暢想"歐洲戰略自主",這周就被現實啪啪打臉:巴黎某智庫測算,烏克蘭已探明稀土儲量價值12萬億歐元,足夠給每個法國人買三輛雷諾電動車——如果美國愿意分他們一杯羹的話。可惜華盛頓的餐桌禮儀明確規定:頭道湯只能盎格魯撒克遜兄弟喝。
至于立陶宛、波蘭等"新歐洲"國家?他們正在TikTok上狂發StandWithUkraine話題,假裝沒看見美國礦業巨頭的推土機已開進利沃夫。畢竟當老大哥切蛋糕時,聰明的小弟都知道要閉眼許愿。
克宮此刻恐怕笑到內傷。普京抿了口格魯吉亞紅酒,把協議文本扔給幕僚:"美國人比我們狠多了,我們只想拿走克里米亞,他們連烏克蘭的祖墳都要刨。"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連夜修改財報,把"特別軍事行動支出"改成了"地緣政治對沖基金"——橫豎都是虧錢,不如假裝在下一盤大棋。
最魔幻的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里,交易員們一邊做多烏克蘭稀土期貨,一邊做空格里夫納匯率,嘴里還念叨著"對沖風險"。某華爾街狼王在CNBC直播中咧嘴大笑:"這可比阿富汗的鋰礦刺激多了!至少烏克蘭人會說英語!"
表面上美國贏麻了:既清空了庫存導彈,又鎖定了戰略資源,還讓歐洲繼續當提款機。但真正笑到最后的,恐怕是科羅拉多州某座末日地堡里的神秘老頭——這位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創始人,早在2014年就囤積了烏克蘭礦產勘探圖紙。
至于烏克蘭人民?他們像極了《饑餓游戲》里的參賽者,以為自己在反抗暴政,殊不知連血汗都是直播節目的一部分。當國家主權被做成資本市場的刺身拼盤時,基輔街頭那位舉著"榮耀歸于烏克蘭"標語的老人不會想到,這句話的英文翻譯其實是"Glory to U.S. Mining Investors"。
離席前別忘了看賬單背面那行小字:"本套餐包含:
1份國土肢解費
3杯顏色革命拿鐵
無限續杯的民主空頭支票
小費建議:未來三代烏克蘭人的養老金"
這場盛宴唯一的懸念是:當最后一塊礦產被挖盡時,華盛頓會不會貼心地把烏克蘭做成戰損風骨灰盒,再賣給歐洲當當代藝術展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