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風調雨順好年頭。”
3月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
不少地方喜稱“龍抬頭”
“龍抬頭”竟然是種天象?
二月二究竟有什么講究?
一起長知識↓
想親眼看“龍抬頭”?
這個時間點,別錯過!
在我國,自古以來,“二月二,龍抬頭”都是一個重要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納祥轉運。古時,先民通過觀測天象來確定農時,“龍抬頭”就是其中一種時節天象。
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為“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象七個星宿。東方的七個宿分別叫:角、亢、氐、房、心、尾、箕,共同組成一條龍的形象。當東方蒼龍的第一個星宿——角宿從地平線升起時,就像“龍抬頭”。
蒼龍七宿(圖源:北京天文館)
據了解,“龍抬頭”的時間并非一成不變,大約每過1000年,“抬頭”時間會推遲1小時。秦漢時期,人們在黃昏時就能看到“龍抬頭”。如今因為歲差影響,2000年后的我們,想要看到這一景象需要等到晚上8~10點。
劃重點啦
今年的“龍抬頭”,將出現在3月1日(農歷二月初二)21時前后。屆時,東方蒼龍的龍頭角宿將從東方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如巨龍蘇醒,昂首向上。趕快定好鬧鐘~
“龍”的犄角、爪子、尾巴在哪里?
手把手教你尋“龍”!
怎樣分辨天空中“龍”的形狀?這些知識點記好啦~
角宿是“龍”的犄角
亢宿是“龍”的頸
氐宿、房宿是“龍”的身軀和爪子
心宿是“龍”的心臟
尾宿是“龍”的尾巴
尋找“龍首”(圖源:深圳天文)
尋“龍”總共分四步:
朝東北方天空看去,找到熟悉的北斗七星。
沿著北斗七星的勺柄曲線延伸,可以找到牧夫座α,我們一般稱這顆星為“大角星”。
繼續向前延伸,會看見一顆藍白色的亮星角宿一,在角宿一左側不遠處,一顆較暗的星就是角宿二。
找到角宿一和角宿二,就找到了蒼龍七宿中的第一宿——角宿。(恭喜你,找到“龍首”啦~)
“龍抬頭”這天有哪些講究?
《說文解字》稱:“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自古以來,龍在中國人心中有著很多吉祥寓意。
人們將“二月二,龍抬頭”作為祈福納祥、驅邪禳災的日子,這一天有哪些風俗和講究?一起來看↓↓
“剃龍頭”
二月二,有“剃龍頭”之俗,此時恰好剛出正月,人們迎來一個理“精神頭”的好機會。民諺云:“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這一天,借“龍抬頭”之吉時,孩子“剃喜頭”,健康長大,出人頭地;大人“剃龍頭”,辭舊迎新,帶來好運。
你知道嗎?其實古代人也熱衷于理發。在《永樂大典》收錄的《凈發須知》中,對理發師的從業要求、言談舉止都進行了詳細規定。凈發社的“美發師”被稱作“凈發伎藝人”,理發被稱作“賣藝”,一次“美發套餐”包括修眉、理發、剃須等,簡直太全面了!
小編提醒:準備理發的你,也別忘了養護頭發哦~醫生分享自己的護發秘訣,這5點快轉給家人、朋友,新的一年養出好頭發↓↓
以下視頻來源于
央視一套
吃“龍食”
“二月二,龍抬頭”,在飲食方面也有不少講究,不少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
吃春餅被稱為“吃龍麟”(用春餅卷起各種菜,一層一層好似龍鱗)
吃面條被稱為“吃龍須”
吃餃子被稱為“吃龍耳”
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米飯叫“吃龍子”
也有些人家會準備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早上,用糖炒花生和黃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講究煎燜子、吃豬頭肉等,寄托了人們祈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春耕節
“龍抬頭”這天,又被稱作“春耕節”,這又是為什么呢?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使耕牛”,在農業領域,“龍抬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此時節雨水越來越多,正是耕種的好時候。
踏青節
據了解,二月二日春游踏青之俗大約始于唐代。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這首題為《二月二日》的詩描寫的正是春游踏青的景象。
宋代游春宴飲的風俗日盛,人們把“二月二”指定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節”。“江上初逢社燕歸,青春二月色猶微”“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反映了文人雅士在二月二這天的所見所聞所感。
到了元朝,二月二又被稱為“踏青節”,百姓紛紛出門踏青郊游,有人在回家途中會采摘一些花葉,拿回家門前拜祭,寓意“迎富”。
浪漫星空與“龍”相遇
祝你新的一年萬事“星龍”
來源:央視一套、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