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杜一用
DeepSeek沒有出現在深圳,當然更不可能出現在廈門。各地相繼出爐的成績單表明,廈門經濟基本面在2024年并沒有出現根本性扭轉,“產業偏科”問題依然存在,培育DeepSeek的土壤“數字經濟”仍是廈門的短板。
廈門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還是有目共睹的。2022年GDP增速4.4%,2023年3.1%,2024年進步不小,但在福建九地市中的排名依然不上不下,增速與龍巖相提并論,都是5.5%,在全省排第四,只是跑平了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是泉州6.5%,福州和漳州并列都是6.1%。
福州和泉州是福建僅有的兩個GDP在萬億以上的城市,福州1.42萬億,泉州1.31萬億,兩個城市的GDP加起來占福建全省47%。廈門8500多億,都被福州和泉州甩開了大約5000億的差距。
如果拿廈門跟剛出了DeepSeek的杭州作個對比, 廈門的差距可就更大了。杭州GDP是2.18萬億,廈門只有杭州的39%。
廈門經濟還有不少亮點。
廈門“寸土寸金”。土地面積只有福州的14%,每平方公里產值5.05億元,在全省遙遙領先,福州和泉州居第二,都只有1.16億元;人均GDP也可圈可點,福州在福建最高16.8萬元,廈門居第二16.1萬元,泉州只有14.7萬元。
工業表現“穩中快進”。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9.5%,鋰離子電池、液晶顯示模組、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產量暴增,最高增速將近70%。
外貿“杠把子”的地位還是牢不可破。出口總值4980億元,增速11.3%,跨境電商增速更是達到51%,RECP成員國和金磚國家市場占比都在提升。
不過,廈門“產業偏科”還是那么嚴重。電子、電氣機械、金屬制品3個行業就拉動了規上工業增速7個百分點,傳統優勢產業電子和機械在廈門規上工業總產值中的占比仍然將近60%。
數字經濟依然是廈門顯而易見的短板。
廈門統計解讀報告甚至沒有提到“數字經濟”,這說明這個產業目前對廈門的經濟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杭州,數字經濟卻是孵化包括DeepSeek在內“六小龍”不可或缺的土壤,在杭州GDP中的比重已經占到28.8%。
過去一年杭州數字經濟堪稱一騎絕塵,核心產業增加值6305億元,增速7.1%,只是數字經濟的體量就已經快趕上廈門GDP了。數字經濟繁榮的好處,在杭州,阿里云可以為科技企業提供比北京便宜37%的算力資源,菜鳥可以為機器人訓練提供物流數據。缺少“阿里系”這種互聯網巨頭的創新生態,這樣的短板顯然不是廈門短期之內可以一蹴而就的。
廈門經濟高度依賴傳統優勢產業,傳統優勢產業還高度依賴“大象企業”。廈門百強企業名單前10名企業里,只有第10名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戴爾和省屬國企廈門鎢業純屬點綴,有7席都是廈門國企。排名前三的廈門建發、國貿、象嶼三大集團的營收就超過2萬億,是廈門GDP的兩倍多。
國企獨大的后果,本土創新型企業成長空間受到擠壓,民營經濟活力明顯不足。對比泉州“縣域經濟+民企集群”模式,廈門明顯缺乏敢闖敢試的創業文化。廈門政策還帶有“重外輕內”傾向,過度依賴招商引資,對本土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與杭州數字經濟第一城戰略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認為,逆水行舟的廈門急需一場觸及產業結構靈魂的“基因改造”。廈門的優勢在于“精致”和開放,但“小而美”也限制了格局。要追趕杭州,不能只靠GDP增速,更要培育“敢燒錢、敢試錯”的創新生態。畢竟,杭州能出DeepSeek不是因為錢多,而是因為有一群“瘋子”愿意為技術賭上一切。廈門就需要這種“瘋子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