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的下午,一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到咨詢室找我做咨詢。
女孩叫小欣。剛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講述了她的困擾。
小欣說她去年從一所211院校畢業后,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單位。
因此,她格外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工作上,她認真、努力;同事關系上,她熱情大方。
但是,她的這些舉動,換來的卻是同事的白眼、領導的漠視。
半年后,小欣越發覺得,原來那個理想中的單位,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她很想要融入單位的圈子,卻總是格格不入。
小欣存在的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自己的付出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反饋。
這種反饋,具體來說,就是小欣希望得到同事的熱情回應、領導的關注。
更具體來說,小欣是在向單位索取情緒價值。可惜情緒價值在單位并不是等價交換物。
情緒價值一詞,如今可謂是家喻戶曉。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那個人不能提供情緒價值”、“那個人好會提供情緒價值。”
我們口中的情緒價值,到底是什么意思?
理解情緒價值,需要引出一個學術概念:社會支持。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謝爾頓·科恩、社會神經科學先驅約翰·卡西奧普以及精神病學家西德尼·科布共同推動發展出了“社會支持”這一學術概念。
“社會支持”指的是一種使人感到被關心、被尊重、且有歸屬感的信息。
這一學術概念,也正是情緒價值的核心。
當我們說,一個人能否提供情緒價值時,就是說這個人能否使對方感受到被關心、被尊重、且有歸屬感。
在單位,你對同事的關心和尊重,是你在為他們提供社會支持,提供情緒價值。
但是,他們并不會一定也要為你提供情緒價值。
說得更通俗一點就是:“你關心我那是你的事,我關不關心你,那是我的事;你不能要求說,你關心我了,我就一定得關心你。”
之所以會存在這種情況,說到底可能是跟單位的本質有關。
單位本質是一部冷血機器
單位是一部追求“效率至上”,缺乏共情的冷血機器。你和單位的同事,都是這部冷血機器上的螺絲釘。
單位的領導只會關注冷血機器的“效益”,不會將注意力放在螺絲釘上。
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螺絲釘影響到了機器的“效益”。
富士康工廠曾在2010年發生過的13連跳,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2010年的1月23日,富士康龍華園區的一名年僅19歲男員工馬向前從宿舍樓墜亡。
后來,富士康又陸續發生十二起跳樓事件。這一系列的跳樓事件,將富士康推到了風口浪尖。
為此,富士康專門成立了心理關愛中心,為員工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同時,在管理制度上,富士康實行小組負責制,以便對員工更好地進行管理和提供關懷。
如果不是“螺絲釘”影響到了冷血機器的運作,單位又怎么會想起來關懷“螺絲釘”呢。
沒有期待就不會失落
作為單位的一顆螺絲釘,不要期待單位能夠給我們提供情緒價值。
正所謂,沒有期待就不會失落。
但是,獲得單位同事和領導的關心、尊重,在單位有歸屬感,又是我們牛馬所期望的。
這時候,與其去苦惱單位為什么不能給我們提供情緒價值。
還不如,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更有用的那顆螺絲釘。
當我們成為了更有用的那顆螺絲釘,成為了公司離不開的那顆螺絲釘。單位反而會來給我們提供情緒價值。
這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不要去去追太陽,而是只管往前跑,讓太陽來追你。
-The End - 作者-而這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