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回白宮,攪動著全球貿易的神經。不少專家學者預測,特朗普2.0時代推出的關稅政策或更加強硬,這也讓內地企業出海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出海業務在內地企業營收比重持續上升。據業界統計,中企海外收入總額已接近10萬億元。2023年,超過3500家A股上市公司開展了海外業務,占比超過66%,創下歷史新高。
在內地企業出海的過程中,香港發揮著“橋梁”作用——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享有眾多優勢,除了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貨物、資金、人員和資訊自由流動,更擁有世界級營商環境和簡單低稅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跨境結算和人民幣投資方面居于領先位置。
特朗普2.0時代,內地企業出海的難點和痛點在哪?香港能否成為內地企業出海的“黃金跳板”?
出海和出口并不完全劃等號
從前,談到內地企業出海,一般是指將內地企業將其生產的產品賣到海外,或者將其低附加值的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而當下,內地企業為了應對全球地緣政治變動,主動將更多的供應鏈環節轉移至海外,比如在海外直接設廠。
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中國制造業經歷過四次外溢:第一次發生在1990年代中期,出海主力是零部件企業;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啟用了新的三駕馬車之一,叫作“Made in China”,制造業出現了第二次外溢;第三輪出海發生在2010年代的中期,“跨境電商”興起;當下發生的是第四次全球化外溢,在海外建設工廠,把設備、技術、人才、資本移出去。
出海的產品亦有變化,內地企業出海的“老三樣”為服裝、家具和家電,“新三樣”則是指新能源汽車、光伏、動力電池。
“與以往受政策驅動不同,目前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充分發揮生產制造及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實現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從‘產能出海’向‘技術出海’的轉變,以推動可持續發展。”畢馬威中國區副主席李嘉林2月5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分論壇中表示。
在內地外貿企業老板看來,出海和出口嚴格來說并不能完全劃等號。“我理解中的出口是傳統外貿出口,通俗的來說,就是貼牌加工,只掌握生產端,而出海是帶點品牌效應。出海最典型的企業,比如華為,在海外從生產到銷售都是自己在做。對于有龐大資金支持的大企業來說,出海并不難,但中小企業想要真正做到出海還是很難的,一方面靠我們企業家自己在海外抱團,另一方面還需要政府支持,減少我們出海的困難。”浙江某玩具外貿公司老板Amy表示。
從和內地外貿老板的溝通中獲悉,一般來說,創業的頭兩年,一般還是以出口為主。在逐漸熟悉海外銷售渠道和一些海外同類產品后,才會選擇做自己的品牌進行出海。
國際專業會計師組織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全球會長麥安盈(Ayla Majid)表示,內地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方面:一是跨境投資及回報問題;二是人才短缺和招聘問題;三是監管合規的挑戰。
麥安盈同時表示,第三點挑戰是最關鍵的,具體涉及稅務合規、環境合規、勞動保護、市場準入等問題。
在當前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背景下,內地企業出海難度顯著增加。那為什么內地企業仍要選擇出海?“出海是在國內市場越來越‘內卷’態勢下的選擇,到了海外完全有一個新的可能性,發現業務新的增長點。”廣東某電器外貿公司老板Jack告訴記者。
香港為內地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在中國內地的對外貿易中,有很大部分經香港處理。香港是中國內地第四大貿易伙伴,排名在美國、日本和韓國之后。
港府統計處發布的香港對外貿易數據顯示,2024年與2023年比較,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越南(升29.1%)、泰國(升18.8%)、內地(升15.6%)和美國(升8.5%)。另一方面,輸往印度(跌18.0%)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跌幅。
這些數據的背后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即香港在出口東南亞國家中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于去年8月率團出訪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期間簽署55份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加強地區聯系。香港與RCEP成員國關系密切,加上現正爭取加入該貿易區,對建立雙向投資通道和推動區內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除了地理優勢,對于內地企業來說,香港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可以成為出海中轉站的選擇。
Amy進一步表示,香港在內地企業出海的優勢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專業化的服務,二是全球化的視野。
“香港的貿易公司有非常規范的‘出海’流程,確保每個環節精準落地,給客戶很高的確定性,自然也能為海外客戶篩選到最合適的工廠。再加上,相較于內地,香港本身跟國際接軌就比較早,和國際合作的基礎更為牢固。”Amy解釋。
不僅如此,對于同一件商品來說,內地企業出口到海外,如果加上香港這個中轉站,或能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國際品牌。
這得益于香港長期在多項有關商貿的國際排名中位居前列。如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發布的《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五位,“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排名全球第一;在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中,香港在165個經濟體中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并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中均位居首位。
2月13日,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深圳前海舉行,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會議上公布了一份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的名單。他在財庫論網志中補充,香港會計師公會早前進行了業界調查,整合出該份名單,其中涵蓋了近60家熟知不同海外市場及相關會計和稅務法規的香港會計師事務所。
許正宇稱,他期待透過這份由香港會計師公會整合的名單,便利內地企業在出海過程中伙拍最適切其需要的會計師事務所,為其保駕護航并加速開拓海外巿場。“有了這份名單,企業便可按發展需要,與具相關背景的事務所對接,加速實現海外拓展計劃。香港會計專業亦能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善用香港的優勢,連通內地企業與國際巿場。”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本刊首席記者 陳佩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