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前夕,當評選軍銜小組將名單拿給毛主席過目的時候,毛主席在審查名單的時候,當看到皮定均的名字出現在少將名單上的時候,他直接寫下了:“皮有功,少晉中”的六字評語。
就這樣,原本要被授予少將的皮定均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從這個舉動可以看出,毛主席對皮定均的認可,所以才會出手調整皮定均的軍銜。
這次調整讓皮定均成為了最年輕的開國中將之一,而他能被授予中將,源自于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一次突圍,這次突圍成功,讓皮定均成由少將晉升為新中國中將。
那么究竟是那次突圍,這次突圍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從而讓他從少將晉升為中將,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抗日戰爭勝利后,老蔣為了自身利益,違背了全國百姓心向和平勢頭,悍然發動內戰,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成為了不折不扣邪惡一方。
老蔣之所以敢于發動內戰,根本原因上就是他相信自己在兵力和火力上有絕對優勢,所以他們覺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就在彈指間,然而老蔣代表的就是邪惡,所以無論怎么樣失敗都必須是他。
然而,為了心中的小九九,老蔣還是決定發動內戰,為了能很好的占據先機,老蔣不惜調動三十萬大軍,打算在48小時候內全殲中原解放軍六萬官兵,從而取得這場生與死較量的先機。
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若不突圍的話,會有災難性結果。
然而,這時候國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所以想要突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該突圍還是要突圍。
隨后中原局及中原軍區進行了一番探討,王樹聲和在場的高級將軍經過一番探討后,探討出一個方案,決定派出一股小部隊拖住國軍,為大部隊轉移爭取時間。
這樣一來,雖然可以避免全軍覆滅,但是負責掩護的部隊必然九死一生,所以必須選擇一支信得過又敢打敢拼的部隊,這樣一來才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之后,中原局中原軍區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皮定均的第一縱隊第一旅,也就是“皮旅”負責這次行動。
皮定均安徽省金寨縣代家嶺人,14歲參加共青團,第二年的時候便參加紅軍,17歲的時候成為黨員,隨后他依靠的努力,從一名戰士慢慢成長為連長、營長及團長。
在這期間,皮定均先后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陜蘇區反“圍攻”,長征時期擔任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副科長、步兵學校營長,抵達陜北后,擔任教導師第2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皮定均擔任八路軍129旅特務團團長,在這個崗位上,他將游擊戰術運用到極致,讓敵人很是頭痛,從而確保了八路軍總部的安全。
后來,皮定均又前往豫西,后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創建了豫西抗日根據地,成為了插在敵人身后的利刃。
抗戰勝利后,皮定均因為戰功卓越,被任命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由于旅長姓皮的原因,所以這個旅,也被稱之為皮旅。
從以往的革命經歷可以看出,皮定均無疑是一位久經沙場考驗的革命干部,無論忠誠還是能力都沒問題,所以決定由他來執行這個任務。
隨后,中原軍區和中原局突圍方案上報給中央:決定于6月26主日,力兵分南北兩路向西突圍,以第一縱隊第一旅向東佯動,偽裝主力吸引敵人,掩護大部隊跳出包圍圈。
毛主席得知情況后,立即回復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
皮定均在接到上級部門要求后,第一時間和政委徐子榮抵達指揮部。
王樹聲在見到皮定均后也沒多說什么,而是第一時間傳達了:黨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命令一旅從即日起,想盡一切辦法拖住敵人,向東行動,迷惑敵人,掩護主力向西突圍,使敵人三天之內找不到中原軍區部隊主力的行動方向,待掩護主力越過平漢鐵路后,一旅即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選擇突圍方向。
接到任務后,皮定均第一時間和政委徐子榮返回指揮部,回到指揮部后,第一時間制定了作戰計劃:“一團、二團向東、東南、東北方向移動,擺出與敵決戰姿態,以吸引敵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隊向東集結的氣勢,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東面來,便于主力向西突圍。
皮定均的計策確實有一定效果,因為在部隊突圍不久,國軍就發起了圍攻,但是被皮旅弄得搞不清楚我中原野戰軍的意圖,及突圍方向及我軍是否佯攻,所以東線地區的地方只敢試探性進攻,而不敢全面進攻,這大大減輕了在西面突圍的中原軍區主力。
隨后,國軍集中力量在東面向第一旅發起了多路進攻,面對敵人的圍攻,第一旅利用工事、丘陵、山溝、稻田等有利地形,多階梯阻擊國軍,讓國軍每前進一步就要付出慘重代價,在第一旅的堅決阻擊下,國軍始終不敢跨越一步。
在皮定均強有力阻擊下,讓國軍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東邊,而不是主力部隊突圍的西邊。
后來,等敵人順利緩過來后,我中原軍區已經順利向西突圍,隨后部隊也找到了一個合適藏身地方:劉家沖。
在成功掩護主力部隊突圍后,皮定均的“皮旅”如何逃出敵人的包圍圈成為當務之急,之所以是當務之急,主要就是皮定均在掩護主力突圍后,周邊全是敵人,那皮旅如何突圍成為了當務之急。
這時候,皮定均部既沒有糧食補給,也沒有摩托化裝備,還和延安失去聯系,可以說情況十分艱難。
在這個環境下,皮定均只能將大部隊化整為零,就地休息,走一步看一步。
這時候,皮定均知道局勢十分危急,因為他知道他的最佳選擇,就是往東突圍,但是東邊都是敵人,一去肯定九死一生,然而有時候敵人最堅固的地方,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所以皮定均覺得主力西進可以瞞住敵人一時,但無法長久隱瞞,敵人一旦得知主力西進,東部兵力會擁向西部,東部就會轉變成為敵人守備的薄弱環節。
所以往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在東邊有蘇皖根據地,蘇皖根據地有華中野戰軍。
所以往東是最佳選擇,隨后他和延安取得了聯系,延安讓他馬上突圍,前往蘇皖根據地。
隨后,皮定均率部凱斯穿插作戰和長途奔襲,在大牛山打了一場惡戰,經過一番慘烈的交鋒后,皮定均率領第一旅戰勝阻擊的國軍,成功越過大牛山。
隨后,皮定均在吳家店稍做休息后,接著又在青楓嶺淠河之戰和敵人打了第二場和第三次惡戰,這兩場惡戰,皮定均都憑借出色指揮能力和上天的眷顧讓成功讓敵人的阻擊失敗。
在打完三場惡戰后,皮定均又攻占了毛坦廠、襲擊吳山廟、突破津浦線,并在越過津浦線后皮定均的一旅和前來接應的淮南軍區嘉山支隊會師,而他的部隊7000余人全部突圍,皮旅也成為了中原突圍時期唯一的全建制部隊。
在這期間,皮定均不僅要和四面八方敵人作戰,同時還要應對各種險惡的路段和惡劣天氣,然而戰士們一點都不害怕,而是憑借頑強的意志獲得了勝利。
皮定均成功突圍后,新華社刊登了皮定均突圍的消息,并對皮定均的突圍進行了評價:“我中原軍區皮定均將軍所部,突破蔣軍重圍,歷盡千辛萬苦,于七月二十日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某地。證明了共產黨軍隊是消滅不了的,人民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中原突圍,歷時36天,粉碎了國民黨30萬人的圍追堵截,蔣介石限期全殲中原部隊的陰謀徹底破產。
21年后,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見到皮定均,笑著說:“你過去帶領的那個皮旅打仗真行啊!在中原突圍時雖然只是一個旅,中央是把它當作一個方面軍使用哩!
從這里可以看出,皮定均中原突圍的成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同時也對皮定均進行嘉獎。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皮定均因為在中原突圍時候出色發揮,讓毛主席記憶猶新,所以在看到他在少將名單的時候,認為以他在中原突圍時期的功勛,完全有資格被授予中將,于是他寫下了:“皮有功,少晉中”的六字評語。
后來,皮定均擔任過蘭州軍區和福州軍區司令,后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的時候,從漳州乘直升機去東山島三軍演習現場視察,直升機撞毀在漳浦縣灶山上,皮定均不幸遇難殉職 ,年僅62歲。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