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的風,還是吹到了高中,有點無奈,有點無所適從,也不得不接受。
更艱難的問題是,雙休之后孩子能不能自律學習?會不會周末兩天都放飛自我?能否做到勞逸結合?
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考驗,對家長說也是一個挑戰。
昨天娃回來,我跟他溝通:
能雙休你一定很快樂,這也挺好。不過你也要想一想怎么做到勞逸結合,既能好好休息,也不把學習落下。
孩子也回應道:我知道,我也準備用雙休來提成績。甚至提出要去把剪頭發,要從頭開始。
我也有點嘩然,這頭發是上上周更剪過,他特別跟理發師交代只修一下,不要剪短,這怎么突然就又想剪了呢?
克制住自己想要問原因的欲望,尊重孩子的選擇,他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我只需要允許和尊重就可以。
不過面對雙休,我還是心有忐忑。即便我知道孩子有想學習的心,也未必能管住自己要學習的行為。
面對雙休,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催什么?不能催什么?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大的考驗。催孩子學習是常態化習慣,但根據之前的教訓來看,催完全沒用。
催的時候孩子不僅不耐煩,而且在催的過程中,也把我的情緒給引爆了。
雖然沖突持續的時間不長,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不歡而散。
完全不催,全部放任似乎也不行,怎么恰到好處的催,比較關鍵和重要。
縱觀我娃,有自律的心,但缺自律的行為。
初中時的自律,是在我嚴厲的鞭策和要求之下,不得不去做,是虛假的自律。
即便我用盡了全部力氣,倒逼著孩子學習了幾年,還是沒教會他自律自循環。
別人眼中我的自律娃,都是在我的嚴苛與無處不在的推動中,艱難的往前走一點。
而到了高中,想要靠催和倒逼,根本行不通了。我能想到的就是調動孩子的自驅力與目標感,自發自愿的往前走。
那么孩子現在有的狀態是:
首先,他有想提升學習的欲望。
這學期以來,我明顯感到孩子無論從學習的動力,還是對學習的熱情都很足。
可能是擺爛之后,看到了自己之前任性之后的不值得以及對落下成績之余的痛心與后悔。
幡然醒悟之后,也在加速調整自己的狀態,來減少自己的遺憾以及給予自己更多的勇氣以及面對未來的底氣。
對于學生來說,成績和學習還是很重要的。
那么對于我來說,越是這個時候,我越是要克制表達,不埋怨過去,也不否認孩子,更不去刺激孩子,而是看見孩子所有的努力。
無條件的相信以及信任孩子,以及他重新回到正常軌跡,努力學習,認真對待每一天的態度。
只要開始學習,路總會慢慢坦途。
其次,他有想自律的心。
孩子想學習,也想自律,只是沒養成習慣自律。
自律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做到很艱難。
即便是我在學習和成長的路上已經堅持了8年,還是做不到完全自律,也會有擺爛,也會偷懶,也會時不時的放飛。
想做到自律而沒做到,這中間需要鼓勵,看見和支持,而不是斥責、抱怨和催催促。
給孩子時間,也多用耐心去用放大鏡看見孩子已經做到的地方。
想讓孩子自律,我首要做的就是停下想催孩子的心,停下想管孩子的手,讓自己回到自己的位置,靜靜的觀察。
當他特別放飛時,溫和提醒就好,當他開始學習時,要努力的看見并給予正向反饋。
最后,孩子的掌控感,歸屬他自己。
之前,都是我掌控孩子,而現在我要把掌控權還給孩子,他有自己的掌控感。
想玩就玩,想學習就學習,完全他自己說了算。
孩子沒有意愿的事,我不去勉強和約束。孩子有意愿而做不到的事,我會輔助來督促。
把孩子的人生和選擇交還給孩子,把自己該閉嘴和不該插手的事,也還給自己。
自律從來不是靠逼迫的,但他律是可以影響自律的發生。
面對雙休,我能管孩子的不多,唯一能管的就是自己。克制想管的心,克制想催的話,盡可能讓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能起到正向引導孩子的作用,都能讓孩子聽了想行動,而不是跟我對抗。
要么不說,要么說了有雙向奔赴的作用。這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策略。
這條自律之路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探索,對媽媽來說也是一個艱難之路。但遵循一個原則:管得了就管,管不了就克制,要雙贏,不要雙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