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上是車圈的大事兒,號稱車圈春晚的小米雙ultra發布會如期而至。
整場發布會上,男同志們的關注點在小米SU7 Ultra上,女同志們的關注點是雷軍的棕色皮衣。
這款皮衣已經沖到了小紅書的熱搜第17名。網友驚奇的發現,萬億市值的大佬穿的皮衣竟然才3000多塊錢,真是便宜到不可思議。
消費不太理性的女生們沖到商家的店鋪里,同款衣服在5分鐘之內被搶購一空,現在預售都得排到一個月后。
現在同樣消費不理性的,還有觀看發布會的男同志。
小米SU7 Ultra在發布會結束2個小時內,大定就突破1萬臺,直接完成了雷總定下的一年的銷量目標。
網友如此瘋狂,原因無他,和女同志們買皮衣是一個道理。
實在太便宜了!
到今天,大強子那句“不要和雷軍比營銷”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真的,不管在手機圈還是在汽車圈,沒有哪個大佬能夠像雷軍一樣如此會給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
就連同樣是穿皮衣,黃教主穿出的是一股子桀驁不馴的勁兒,雷軍就能把皮衣穿出真誠和樸實的氣質。
當雷軍站在臺上,帶著憨厚的口音喊出52.99萬元起的價格時,現場一片驚嘆和掌聲。
都說男人至死方少年。試問哪個愛玩車的男人都能抵擋的住一款超越保時捷Taycan Turbo的豪車只賣52.99萬的價格誘惑。
小米SU7 Ultra把性能和價格的反差拉到了最大。
全車提供最大1548匹馬力,前橋搭載一臺小米V6S電機,后橋搭載兩臺小米全自研V8S電機,零百加速時間僅需1.98s,堪稱“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
具有如此強性能的車,之前預售價格釋放81.49萬元,現在價格只要52.99萬。而且發布會上雷軍把情緒價值也給提供的足足的。
我們的使命,哪怕做豪車,我們也讓更多喜歡我們的人買得起。
這句話一出,整場發布會的情緒達到了高潮。小米的發布會歷史,又創造了一個新的高峰。
自從小米踏入到造車領域之后,雷軍和小米就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并且走上了封神之路。
站在風口上,才會有更高的關注度。
就是前幾年大眾認為新時代的風口是新能源,結果在去年,徹底敲定了新時代的風口是人工智能。
從今年開始,大佬們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砸錢圈地,生怕被時代的最大風口落在后面。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一種感覺,從今年開始,不僅僅是國內的資本圈充滿了躁動,在講究長期主義的產業圈,也充滿了躁動和欣欣向榮。
悄然之間,中國的經濟和產業轉型已經摸到方向盤了。
就在前兩年房地產進入到困局時,大家都有一個擔心。房地產行業作為支撐經濟的臺柱子,進入到一個向下的周期里。房地產之后,從哪兒再去找到一個產業鏈條足夠長,覆蓋人群足夠廣,并且能夠對經濟、收入起到明顯增長作用的產業。
這個支柱性產業,在過去的幾年并沒有透露出蹤影。
有人說新能源汽車行業可以來替代房地產行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但是這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明顯說明了新能源汽車無法和房地產的重要性相匹敵。
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總價和規模,難以和房子畫上等號。在消費市場上,也不會有人像買房子一樣買汽車。
新能源汽車行業,也無法像房地產一樣,涉足到國民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驅動起全民財富的增長。
新能源汽車行業不能,但是人工智能可以。
人工智能,可以把所有的產業重新做一遍,帶來巨大的產業潛能。
這個才是如小米這樣的公司在今年股價暴漲的原因,也是為什么阿里今年股價短時間暴漲的原因。
消費者是基于極致性能和性價比,給雷軍和小米封神。但是資本市場上,小米的萬億市值是靠著人工智能風口賽道的敘事給撐起來的。
不止是小米,現在資本市場上,中國科技七巨頭漸漸展露了頭角。
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美團、比亞迪、中芯國際、聯想這7家公司,正在被作為中國科技領域的核心力量,進入到國內外投資者的視野。
而除了這些巨頭們,在民間,還有如同宇樹科技、深度探索等這樣中小型的科技公司正在蓬勃生長,并且不斷突破技術的極限。
就是在科技領域大中小公司都在迎頭向上,斬風破浪的盡頭里,關于國民經濟全新的支柱產業已經露出它的一側身影了。
這個支柱產業,足夠健康,足夠有活力,足夠代表人類的未來,并且足夠有實力。
換句話說,經濟的轉型已經出現了曙光。
我相信上面應該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個變化。剛剛過去的民營經濟座談會就是一個明證。
我就不展開去聊2月中旬民營經濟座談會傳遞出來的一些信號,這個已經有很多的解釋。有大國博弈的科技動員意味,也有的信號,站在影響經濟的中長期因素上,更有經濟轉型已經初露曙光的信號。
新的支柱產業要來臨了。新的產業周期要到來了,新的改變國民財富增長方式的驅動器馬上就要啟動了。
今年年后你發現市場情緒從悲觀開始一點點轉變,這種轉變和去年靠政策驅動的不一樣。政策驅動的情緒轉變是一時的,但是產業巨變驅動的情緒轉變是可以持久的。
2025年,就很有可能是經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國內產業格局的轉折點。
一直以來坊間對于中長期的產業巨變,有個觀察的窗口。這個窗口就是看財富排行榜上首富的更迭。
過去二十多年國內產生了十幾位首富。每個首富背后,都代表著一段經濟周期的主流產業。
2007年之前,國內的首富主要分布在零售業、制造業。
2007年之后,房地產行業出現首富的頻率越來越高,尤其 是2013年-2017年房地產狂飆的幾年,房地產行業幾乎霸榜了首富名單。
從2017年-2020年,互聯網大佬在首富榜單上連續出現了三年。
而2021年一直到2023年,消費行業占據了首富名額。到去年,張一鳴首次登上首富,代表著視頻時代的龐大規模。
就在前幾年,小米股價的暴漲,把雷軍短暫的推上了國內首富的寶座。
雷軍能夠登上國內首富的寶座,不是因為手機,不是因為新能源汽車,而是因為人工智能產業展示出來的宏偉圖景。
這是第一次有人工智能產業相關的首富名頭。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是隨著后續人工智能應用的相繼落地,還會有更多的類似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