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歷時25個月,終于完成《江都姓氏尋跡(一)》一書,本書詳細介紹了江都44個姓氏、71個家族的遷徙歷程、定居江都年代、支派分布、字輩排行、家族名人事跡等。此書暫未公開出版發行,但已經獲得江蘇省版權局發的作品登記證書(蘇作登字-2025-A-00061323)。
《江都姓氏探源(一)》序言
筆者曾著有《江都姓氏探源》一書,對江都地區125個姓氏的起源、支派流變、人物事跡等進行了系統梳理。而本書《江都姓氏尋跡》則聚焦于具體姓氏的家族史,以某一姓氏、某一支脈的家譜為基礎,詳細考證該家族的源流世系、遷徙歷程、定居江都的時間、支派分布、字輩排行以及名人事跡等。本書命名為“《江都姓氏尋跡》(一)”,是基于目前已收集到的44個姓氏、71套江都本地族譜的整理成果。未來,隨著更多姓氏族譜資料的發掘和整理,我將陸續推出《江都姓氏尋跡》(二)、(三)……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常有人問我:研究族譜的意義何在?
我認為,族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族譜記錄了家族的起源、發展和變遷,幫助后代了解祖先的生活、成就和價值觀,是家族歷史的重要載體。族譜將分散的家族成員聯系起來,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促進家族內部的溝通與合作。族譜承載了家族的傳統、家風和家訓,有助于傳承和發揚家族的優秀文化,激勵后代繼承美德。族譜幫助個人明確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增強身份認同感,尤其在移民或分散居住的情況下,有助于保持文化根源。族譜不僅記錄生死,還記載了家族成員的重要事跡和貢獻,是對生命的尊重和紀念。族譜中的先輩故事可以激勵后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我們翻開泛黃的家譜,不僅能看見祖先篳路藍縷的足跡,更能觸摸到一個文明古國“家國一體”的基因密碼。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既需要宏大的國家敘事,也離不開細微的血脈記憶。家譜中的一行行世系、一句句家訓,如同散落大地的根系,將個體與家族、家族與國家緊緊相連。因此研究族譜不僅是記錄家族歷史,更是傳承文化、凝聚家族、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具有深遠的文化和社會意義。
出于對地方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我意識到族譜是對地方歷史文化的有力補充。于是,我借助互聯網平臺,廣泛搜集江都本地族譜資料,并前往上海圖書館、揚州圖書館等地查閱相關文獻,經過細致的閱讀、整理和編寫,歷時兩年,完成了200多篇家譜類文章。現將這些文章歸類整理,集結成此書。
在編寫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獲取了大量關于江都姓氏的線索和信息。本書也引用了部分前人和他人的觀念,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本書的完成離不開眾多師友的鼎力相助。江都文史專家朱毓麒先生、江都日報編輯欒碧軍先生、大橋鎮中心小學教師、大橋鎮文史愛好者張廣世先生、大橋姓氏愛好者殷澤利先生等,都給予了熱心的指導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老族譜均為繁體字、舊文體,在將其通俗化的過程中,難免存在理解偏差或表達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譜牒、姓氏、歷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作者微信:627091048 Email:627091048@QQ.COM
關明生
2025年03月01日于江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