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南生的提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可能聽得到,也沒有辦法讓他能聽得到,但這并不影響特朗普給出的礦產協議絲毫未能有任何體現、考慮“烏克蘭利益,考慮烏克蘭人關切內容”的判斷。所以,不能簽。
礦產協議的缺陷主要有三大點
首先是協議的框架性內容基本都是在說烏克蘭需要付出什么,通篇都是烏克蘭的責任與義務,幾乎沒有提及美國的責任與義務,而這恰恰是澤連斯基及很多烏克蘭人希望加上去的,哪怕僅僅是一句話。
澤連斯基一直都想要加入北約,提了無數次了,也被拜登、特朗普拒絕無數次了。是的,在對待如何、是否要援助烏克蘭一事上,拜登與特朗普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但在要不要接納烏克蘭進入北約一事上。
兩者卻持有共同的觀點,不接納烏克蘭這幾乎已是定論了。既然成為北約成員國的夢想無法實現,澤連斯基在近期也做了妥協,他幾乎用哀求的語氣說道“哪怕在礦產協議中對烏克蘭未來安全有一句話的保障”。
在赴美之前,澤連斯基又一次提到這個最低的愿望,他稱“我真心希望其中至少有一句話,提到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但可惜的是,特朗普還是未能滿足他的要求,堅持協議不與安全保障內容掛鉤。
其次是這個礦產協議“絲毫未涉及美國不要烏克蘭償還債務的問題”。兩天前,澤連斯基還認為這是一個勝利,他滿意地表示:全力斡旋下,美國代表同意刪除3500億美元或5000億美元的債務信息。
說是“不涉及烏克蘭的任何債務”,只是單純的與美國共享烏克蘭50%礦產及相關基礎設施帶來的收益條款。南生在文章中指出這個大漏洞,不涉及債務,不代表特朗普不再要求烏克蘭還債了,不表明債務被取消了。
最近三年,美國對烏克蘭的幫助,究竟是“援助”性質,不用還的。還是借貸性質,是需要償還的,這種爭論已經沒有意義了,兩國實力嚴重不對等。而特朗普又喜歡歪曲事實,爭也爭不過。
澤連斯基需要在礦產協議中新增“美國方面同意,烏克蘭欠下的所有債務不用償還的內容”,或者是寫個書面文件也行。雖然還是不保險,美國政客推翻之前簽署的協議已不是一次兩次了,總是出爾反爾。
但烏克蘭至少得拿到類似的文件,白紙黑字寫明已不存在任何債務問題了。即使美國政客日后反悔,你們將之公布于眾,總算是留個博弈的手段啊。
第三點,協議可能引發歐洲效仿,徹底掏空烏克蘭。在美國的“示范”作用下,歐洲人也想要烏克蘭的資源。
澤連斯基若在烏克蘭的安全要求沒有得到保障,債務又未明確寫明不用還的背景下,將50%的礦產交給美國——好吧,美其名曰是共管。
但誰都知道,共管的時候烏克蘭將沒有任何話語權。例如在勘探的時候,必然會安排美國的公司,隨便糊弄一下,報價幾億美元。設計一條運礦石的路,美國公司的設計費就要拿走預算的80%。
澤連斯基還能拒絕嗎?說是共同管,烏克蘭最后能分到10%都算特朗普“仁慈”了。在這種巨大的潛在利益誘導下,歐盟也要求烏克蘭和他們簽署“價值5000億歐元的協議”,難道也得簽嗎?
若都簽了,烏克蘭的未來在哪呢?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在澤連斯基的關切未得到任何保障的背景下,哪怕僅僅是“一句話”都不愿寫上去,這樣的賣國性質的礦產協議,如何能簽得下去啊。
還是冷靜下來,好好和俄羅斯談談吧
北約,并非是天堂。進入北約,也不應成為烏克蘭人的執念。即便,澤連斯基的愿望得到滿足了,成為北約新的成員國,那又能如何呢?要知道北約第五條款寫的是:
對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的武裝攻擊,應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其他成員國將給受到攻擊的成員國提供援助,包括使用武力。
是“包括使用武力”,而不是必須使用武力來援助。若美國不希望出兵,即使烏克蘭加入北約了,他也可以“以此為由拒絕派兵”。若特朗普愿意出兵,即使烏克蘭不是北約國家,美國的大兵也會來。
如此,烏克蘭有沒有加入北約,又有何不同呢?莫非在澤連斯基的心目中,加入北約后,就可以膽氣更壯的進攻俄羅斯嗎?要知道普京擁有5000多枚核武器,這樣的大國,烏克蘭是打不敗他的。
回到2014年之前的狀態不好嗎?烏克蘭處在俄羅斯、美國與歐洲之間,兩邊獲利。沒有必要在美國人看不上你的時候,非要強出頭,幫助一方去遏制另一方。結果,受傷的是自己。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