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雖然很精彩,但畢竟是小說,與真實的歷史還是有著差距的。今天要介紹的這位人物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他雖然在小說中有過登場,但只是個“跑龍套”的角色,還被曹操給殺了。不過這并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因為這個人很有作為,他生前的一番舉措,讓東吳的孫權叫苦不迭!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一、臨危受命
此人名叫劉馥,字元穎,是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人。東漢末年,天下各地紛亂不止,為躲避戰亂,劉馥來到了揚州一帶。到了建安初年的時候,割據此地的袁術徹底垮臺,他的手下的將士們因群龍無首,一時間不知所措。而劉馥已經看清了天下的形勢,力勸戚寄、秦翊兩位將領,讓他們率軍去投奔曹操。
曹操見到他們后非常高興,當得知是劉馥的主意后,更是贊賞有加,當即任命他為司徒府的掾屬。不久后,江淮地區又出現了新的變化,孫策所任命的廬江太守李述攻殺了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陳蘭等聚眾數萬在江、淮間,郡縣殘破”。當時,曹操正集中全力與北方的袁紹展開爭奪,難以抽身,于是將東南的重任交給了劉馥。
二、經營江淮
由于此時曹操的戰略重心在北方,因此能給劉馥的資源非常有限,劉馥幾乎是單槍匹馬上任的。不過,劉馥的工作效率很高,他就任揚州刺史后,在合肥城建立起了自己的州治,接著招撫雷緒、陳蘭等人,并且還讓他們繳納貢賦。經過數年的治理,江淮地區的形勢得到了改觀,“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
之后,劉馥又在這里進行了經濟、文化等各項建設,“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讓此地的軍民實現自給自足。另外,劉馥還洞察到江東孫權有北上的想法,于是對合肥的城防進行了全方位的加強,“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編作草苫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為戰守備”。
三、死后破吳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馥跟隨曹操征討江東,因在曹操“宴長江橫槊賦詩”之際,說曹操的詩中有不吉之言,結果被醉酒后的曹操殺死。其實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劉馥在揚州任職,并未跟隨曹操征戰。歷史上的劉馥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病死于任上的。雖然生前未與孫權交鋒,但劉馥修建的合肥城卻成為孫權的噩夢!
這年冬天,孫權乘著赤壁之戰勝利的余威,發起了對合肥的進攻。由于曹操新敗,未能及時派出援兵。不過,由于劉馥在任時的各項舉措,讓孫權圍攻合肥百余日都未能取勝。當時天降大雨,城池有崩塌的可能,于是守軍利用之前存儲的草苫蓋著城墻,夜晚點燃魚膏照明。最終孫權無功而返,并在之后的幾次戰斗失敗,而這都是劉馥奠定的基礎。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