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州各區經濟總量成績單正式出爐,全年廣州GDP總量突破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繼續穩居全國城市經濟第一梯隊。
從全國排名來看,廣州的經濟總量被重慶反超遺憾位居全國第五。
從各個區表現來看,天河區以絕對優勢領跑,黃埔區穩坐第二,而越秀區罕見出現負增長,海珠區則表現最為出色,成增速最高的區,此外,海珠區首次躋身“3000億俱樂部”。
天河區居首,黃埔穩居第二
2024年天河區以6614.69億元的GDP總量穩居榜首,占全市經濟總量的21.3%,其在金融、科技與高端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持續保持領先。
排名第二的是黃埔區,經濟總量實現了4338.90億元。其以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引擎,盡管增速僅0.5%,但總量優勢穩固,在廣州各區中第位穩固。
越秀區負增長
作為老牌中心城區,越秀區GDP從2023年初核的3810.24億元降至3511.89億元,降幅達7.8%,經濟下滑了39.33億元,下滑幅度較大,成為全市唯一負增長區域。
近年來,越秀區在傳統商貿業轉型滯后、土地資源飽和等因素影響較大。不過,越秀區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優勢仍存,未來需加快培育新動能以扭轉頹勢。
海珠區破3000億
海珠區以3008.35億元的GDP首次突破3000億大關,增速高達5.18%,居全市首位。
近些年,海珠區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加速發展功不可沒,騰訊、阿里巴巴等頭部企業集聚效果突出,帶動全區數字經濟規模突破千億。此外,會展經濟與文旅融合也為海珠注入新活力。
此外,白云區以3156.37億元的GDP和2.74%的增速位列第五,臨空經濟與現代物流業成為增長主力。南沙區雖未公布具體數據,但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平臺,其高端制造與跨境金融潛力可期。
花都、增城等外圍區域增速均超1.5%,顯示廣州“多中心”發展格局逐步深化。
2024年廣州經濟“成績單”既有亮點也有挑戰。天河、黃埔的穩健增長夯實了基本盤,海珠、白云的崛起則為城市注入新動能。
未來,如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尤其是破解越秀等老城區的轉型難題,將成為廣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隨著南沙深化開放、數字經濟全面鋪開,廣州經濟韌性有望進一步提升。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