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陸上鄰國中,除了俄羅斯之外,就數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最為豐富了。哈薩克斯坦已探明石油儲量超100億噸,遠景儲量170億噸,主要分布在包括里海水域在內的里海沿岸盆地內。
根據當前的勘探結果,目前哈薩克境內共有220多個油田,在里海擁有三個世界級的油田,分別是石油儲量為30億噸的田吉茲油田、石油儲量40億噸的卡沙甘油田和石油儲量25億噸的卡拉恰干納克油田。
卡沙甘油田的基本狀況
卡沙甘油田位于里海北部,是本世紀以來全球發現的最大油田之一。共由四個油氣田組成,分別為:卡沙甘、卡拉姆卡斯、阿克托德和卡伊蘭四個區塊,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公里。石油儲量高達350億桶,天然氣儲量超1萬億立方米。它認定為是繼1968年發現的普魯特赫本油田后最大的油田。
此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各國的震驚。很快,意大利埃尼石油、英國天然氣公司、英國石油公司、英荷殼牌集團等七大石油集團和哈薩克斯坦政府簽訂勘探、開發里海地區的協議,并建議對哈屬里海地區進行全方面的研究。
此后七大石油集團和哈油氣公司成立海上哈薩克斯坦國際運營公司,并簽訂了長達40年的開采協議。但是當西方的石油集團公司聯合組織專家勘測,計劃制定開采方案后,才發現卡沙甘石油雖然是“黑色黃金”,但并非聚寶盆。
這里的石油雖然儲量巨大,但是氣候惡劣,夏季高溫40度以上,冬季的氣溫又降低到了零下四十多度,因溫度太低,普通鋼鐵設備直接被凍到開裂,更別說進行開采工作了。
再加上哈薩克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工業水平低,沒有一家可生產高標準的G級油井水泥,一些設備需要在國外加工后運到施工現場組裝。由于石油埋藏較深,其產層深度為4200-5500米,導致開采成本比利潤還高,根本沒法開采下去。有幾家石油公司最終黯然退出。
中國享有4.1億噸開采權益
2013年,中國以50億美元從哈薩克斯坦手中購得8.4%的股權,成為關鍵股東,并逐步擴大權益。中國接手卡沙甘油田后,派出技術人員對卡沙甘油田進行實際考察,用智慧解決了一系列復雜問題。2016年9月,中方克服了多項技術性難題,實現了卡沙甘石油的開采,并利用大型鉆井器械,日開采量多達40萬桶,當年就開采了75萬噸石油。2017年時,中方在卡沙甘油田就已實現890萬噸的開采量,2021年突破1500萬噸,2024年的開采量更是高達1800萬噸,極大降低開采成本、提高開采效率。
為了將卡沙甘出產的原油運輸到中國,中哈合作建設了全長2800公里的原油管道(阿特勞—新疆阿拉山口),年輸油能力達2000萬噸,成為連接中亞與中國西部的重要能源動脈。
對中國而言,卡沙甘油田的獲取具有多重戰略意義。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24年的石油進口總量同比2023年下降了近2%,但是總的進口量依然超過5.5億噸。絕大部分都是通過油輪運輸到中國沿海港口進行冶煉。卡沙甘油田的開采大幅提升了中國石油的進口渠道,減少了對中東和馬六甲海峽運輸通道的依賴。
油田的成功運營不僅驗證了中國在復雜環境下的開采技術能力,還積累了國際能源合作的經驗,使得哈薩克斯坦與我國進行了深度綁定。根據卡沙甘油田50億噸的儲量,我國享有4億多噸的開采權益。以當前國際原油市場每桶70美元的價格,總價值高達21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合1.5萬億,可以說是找到聚寶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