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應用落地不落地,今年不是問題了,是一定落地。那么未來AI會怎么用?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無非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樂觀的方向,一個是悲觀的方向,我們自然先說悲觀的方向。
現在的局面,是AI用來降本增效十分好用,原來需要三個人的活,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加上一個AI,當場就能優化兩個人,這兩人一優化,不僅省了工資,還省了社保。
豆包,Kimi,Deep Seek,單用一個確實不夠,但是這三個就算一起開會員,成本也遠低于三個人,只要雇傭一個人,就可以操作這三個AI,企業為什么不這么干?
別人開源又免費,個人已經失去了幾乎全部在AI上搞toC創業的能力,用AI提高工作技能無非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想在AI上搞創新,大廠立馬選擇花錢對打。
在to B端的AI市場更是難做,因為人家真的開源,真的免費,真的隨便部署,過兩年還能升級。
于是最后個人想蹭這個風潮,只能找一條冷門賽道,那就是教培,現在個人在AI賽道為數不多的機會就是賣AI使用課程,雖然還是教培,但是不是普通教培,是Ai+教培。
樂觀一點看,不能被AI替代的人自然大放異彩,比如阿諾,可能會認為他的肱二頭肌比ChatGPT還會聊天。
觀眾雖然不確定是不是科技上多了,但是都知道電子類固醇是AI替代不了的。陽光青提什么的東西,這個賽道AI進不來。
首先就有一部分人保證不會失業,復雜又廉價的體力勞動也暫時沒有問題。
其次是工作效率,AI對于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十分有效,原來不會編程的,在Ai的指導下可以學習編程了,技術疊加技術,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得到了質的飛躍。
最后我們社會的物質生產還能再上一個臺階,這是好事。
但是在正反看完AI帶來的變化之余,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最近外賣員的社保搞得熱度很高。
我們不是說社保需要外賣騎手,也不是說國家不想負擔這些人的社保,而是說這些人在用工平臺,平臺管不好這些人,還面對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些人。
要是沒有一點制造希望的念想,這些人將來會變成什么人,其實不太好說。
不是社保基金需要外賣騎手,也不是騎手需要AI,而是研發ai和掌握社保基金的人,他們需要騎手有希望。
要是騎手發現了問題,看看書,再看看蒸汽機的故事,事情就不好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