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攀升至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首次超越全年電影票房,也正因為如此,市場上曾經一度出現短劇取代長視頻的聲音,但是隨著《哪吒2》的爆火,不斷被刷新的電影票房,不僅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也再次證明了長視頻無可替代的價值。
2024年的劇集市場是精彩紛呈的一年,推出了多部兼具影響力、藝術性、思想性為一體的電視劇作品,誕生了《繁花》、《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南來北往》、《邊水往事》、《我是刑警》等多部爆款劇集,這些爆款劇集涵蓋現實主義、都市情感、懸疑等多個賽道,這些作品在播出時也都帶來了社交媒體上一波又一波的聲浪,在推動劇集市場向精品化發展的同時,也助推了周邊產業的增長,盡管如此,行業從業者仍在持續不停地探索劇集在題材、表達以及與文旅等領域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去年上半年,在微短劇領域誕生了多部爆款作品,包括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等多家視頻平臺與影視公司開始布局微短劇,隨著市場規模擴大與正規軍加盟,追求爆款已不再是微短劇市場最終目的,取而代之的是精品化成為行業共識。
近日,文娛產業迎來了開年的第一個產業大會,即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在深圳舉辦,本次大會主論壇圍繞著“迎接‘劇’變,變與不變”為主題展開,云集文娛產業各路大咖,從內容制作、商業模式、內容生態建設、長短劇未來發展等進行探討,與其說是探討,不如說是圍繞著文娛產業發表各家觀點,大會現場更有一種“爭鳴”的感覺,這場開年大會也為整個文娛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筆/ Fengye
出品/ 飛娛財經
劇集行業存在四點困境
大會期間,中制協副會長兼秘書長蘇曉代表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發布《2024中國劇集產業年度發展報告》。大會從去年播出的影視作品中精選出了20部兼具影響力與思想性、藝術性的劇集,這20部代表作品中,部分劇集已經為平臺帶來收入超10億元。
在共享劇集成果的同時,報告通過詳實的市場數據也展示了當下劇集市場面臨的四點困境,首先,電視劇加網絡劇每年的播出量在連續下滑,還沒有見底;其次,劇集制作業這在努力壓縮每部劇的集數,但挺難的,播出的電視劇這兩年維持在平均30集,網絡劇平均24集,觀眾現在收看時長下降,耐心下降,完播率不高;第三,劇集制作公司普遍資金壓力過大,盈利能力不足,平臺回款拖延等問題;第四,電視劇集盜版猖獗,由此帶來四大視頻平臺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超過200億元。
除了談到行業問題之外,蘇曉在發布報告時也指出,劇集行業也需要進一步培育爆款內容,推動單劇商業價值向20億、30億邁進,以提升整體產業影響力。
精品化成行業共識
中制協會長、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在演講中表示,2025年是電視劇行業的破局關鍵之年。他分享三點行業期待:第一、以觀眾為本,重塑精品創作生態。第二、以創新為翼,激發行業新生力量。第三、以協同為基,共筑長期主義。他表示,行業變革迫在眉睫,破局之道,在于回歸“內容為王”的本質。因此,平臺與公司需實現三重轉變,從“流量思維”轉向“價值思維”、從“長短之爭”轉向“表達之需”、從“各自為戰”轉向“開放共創”,他還提到,《哪吒之魔童鬧海》《黑神話:悟空》這兩部現象級作品印證了青年創作者正以破界之力,為行業注入全新可能。
針對“內容為王”的說法,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做了進一步解釋,他認為,好內容才是王,平庸的內容會破壞行業,對于“好劇”,騰訊視頻給出的定義是,兼具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劇集,劇本不好的項目肯定不會被批準。孫忠懷還提到,騰訊視頻明確反對“唯流量論”“唯市場熱度論”,把“適配”作為選擇演員最主要考慮的出發點。未來,騰訊視頻將推動“后驗激勵”合作模式,力求創作出更多優質劇集。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認為,行業的問題是必須要尊重觀眾。他指出,行業需回歸“以觀眾為中心”的創作本質,一切以“觀眾喜歡”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尊重創作者規律,避免內容注水、濫用IP和流量演員等現象。他直言,依賴流量、忽視表演匹配度或成本控制不當的團隊終將被淘汰,觀眾對作品細節的專業評判已遠超從業者預期。技術創新雖重要,但須服務于精品內容創作,而非盲目追求技術堆砌。針對行業亂象,龔宇呼吁主管部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杜絕平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給予合理創作空間。
微短劇要注重深度與質量
近年來,微短劇市場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微短劇行業正在完成從“快速生長”到“品質躍升”的迭代。針對微短劇的發展,北京京都世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小剛,認為微短劇興起是時代和敘事發展的必然,并非洪水猛獸,而是影視行業的變局和升級機遇。受傳播業態和受眾習慣變化影響,影視創作需變革,尤小剛強調,當前長劇創作應適應觀眾習慣變化,短劇未來會向橫屏化發展。
著名導演、春羽影視董事長鄭曉龍表示,影視劇的創作,無所謂長短——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短劇也好,微短劇也好,并不是簡單地壓縮故事長度,而是要保持故事的內涵與復雜性,迎合觀眾對短期內獲得滿足感的需求。微短劇的內容應更豐富、更復雜,避免同質化,更不能盲目跟風熱門題材,微短劇要想長久發展,除了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更要注重內容的深度和質量。
作為微短劇頭部平臺,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指出,2024年紅果的女性用戶、年輕用戶有了顯著增長。女性用戶的占比增長了14%,年輕用戶的占比增長了40%,武俠、懸疑推理、諜戰等早期非常罕見的類型,在2024下半年也持續地涌現出來,時長數據也在穩步增長。平臺還出現了很多能讓用戶反復觀看,值得二刷、多刷的內容。在收入上, 2024年11月,紅果首次出現了單部劇單月分賬超過500萬的作品。
2024年微短劇總產值超500億,行業分成比例提升,為創作者帶來更多機會。樂力表示,紅果短劇與行業合作模式多樣,包括定制劇、版權劇、引入劇,且2024年提供高額內容預算,還積極開展內容共享。同時,樂力也提及短劇行業存在質量、同質化、盜版等問題,紅果短劇通過提高內容準入門檻、補貼稀缺品類、打擊盜版等措施加以應對。
展望未來,樂力對短劇內容升級充滿信心,橫屏短劇和豎屏短劇制作升級、商業模式創新等都將成為發展重點,紅果短劇將持續探索,推動行業發展。
王冉:續季大IP和AI是未來
與提出問題不同的是,凱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冉以“短劇不是劇集產業的未來,續季大IP和AI才是”為題發表演講,針對劇集市場現存的問題直接指出答案。
王冉強調,雖然他不認為短劇代表劇集產業的未來,但是短劇會成為未來劇集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如果部分短劇一旦能做出續季大IP,它們就可以加入到代表行業未來的陣營中來。
王冉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指出了目前文娛產業存在的問題,根據其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文娛上市公司市值增速普遍低于其他行業,自2010年至今,在這15年間,中國的網絡視頻用戶增長了近3倍,電影票房增長了3倍多,廣告市場增長了近5倍,互聯網廣告增長了近25倍,付費用戶數量增長了近26倍(過去10年),網絡視頻市場規模更是增長了380倍,以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完美世界、華誼兄弟四家老牌影視公司為例,拋出《哪吒2》上映對光線股價的影響,截止到2024年底,四家A股民營影視娛樂公司的市值之和和15年前相比只增加了1.3倍。
視頻平臺的增速也并不樂觀,愛奇藝于2018年上市,在2018-2024過去7年的時間里,芒果超媒的市值只增長了38%,愛奇藝市值縮水,國內大多數影視公司的市值增長存在增長緩慢或者不升反降的情況,而在同一個時間段,Netflix的市值增長了3倍。
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短視頻分流、用戶注意力持續時間變短、廣告大盤和用戶大盤增速放緩等,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下劇集產業的模式錯誤—長劇不敢做大,導致普遍支撐不住續季和衍生市場。
當下中國電視娛樂領域最大的IP是春晚,已經出品了42季,2025年春節檔六部大片有五部是續集,其中一部(熊出沒)是第11季,一部(唐探)是第4季,三部(哪吒、封神和蛟龍行動)是第二季,在這方面劇集產業要落后于電影產業。2024年云合平臺排名前10的劇集里只有2部是續季,前20名里只有4部是續季,且全部僅僅是第2季(慶余年、獵罪、長相思、唐詭)。
王冉根據過去60年普遍被認為最成功、最盈利、IP商業價值最大或者影響力最大的TOP40美劇,對它們各項數據進行了分析,并且得出四個結論:
一、長劇的模式在于續季和衍生,續季才能有衍生,因此核心是續季;
二、續季劇需要高投入;
三:回報不一定和投入完全成正比,但高回報的劇集總體集中在投入較高的劇集中;
四:長劇大趨勢:集數變短、單集時長變長、每季總時長在下降。
此外,王冉針對短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短劇是劇集行業的補充,甚至是重要補充,但不代表劇集行業的未來,部分則會成為短視頻、視頻廣告和直播電商行業的補充。關于AI,王冉作出預判,未來AI對影視制作行業的影響首先是成本和效率,其次才是創意和生成。
從行業整體來看,娛樂產業只有能產生穩定、可預期、有增長的現金流時,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產業。
? 「飛娛財經」用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