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2025年2月28日,閩清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林玫、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黨組書記、主任徐友鑌帶隊深入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地調研野生動植物保護宣教館、生態司法保護示范基地及巡回法庭情況等,以司法之力護航“山水閩清”生態建設。
觀摩司法實踐“創新樣本”
守護綠水青山
林玫院長、徐友鑌主任來到野生動植物生態司法保護宣教點,詳細了解保護區的生態價值與保護成果。
黃楮林保護區位于閩清縣西北部,該保護區是閩江水源涵養林核心區域,森林覆蓋率91%,保護以福建青岡為代表的中亞熱帶南緣基帶常綠闊葉林。全區有1660多種維管束植物,391多種有脊椎動物,2134多種昆蟲,共同生活在這片12513.3公頃的土地上。閩清法院于2022年在此設立全市首個野生動植物生態司法保護宣教點,通過生物多樣性展廳、進校入村普法活動等形式,累計開展參觀宣教、生態普法進校園等活動20余場,覆蓋群眾超3000余人次,將司法服務延伸至生態保護最前線。
探訪生態司法“前沿陣地”
夯實保護根基
在生態司法保護示范基地,林玫院長、徐友鑌主任聽取了近年來生態糾紛的化解情況及生態修復成果。生態司法保護示范基地通過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前移司法服務端口,聘請有關專家和工作人員為特邀調解員,鞏固和提升涉林糾紛大調解工作機制,促進黃楮林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聯動參與綜合治理,強化生態保護工作的整體合力,打造具有閩清特色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示范基地。通過將法庭搬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案件審理,實現懲治違法犯罪、修復生態環境、賠償經濟損失、教育廣大群眾的“一判四贏”,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持續司法護綠。2020年以來累計責令涉林刑事被告人補種、管護林木1491.61畝,有力地震懾了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調研綜合治理“示范水域”
鞏固治理成果
在閩江水口庫區雄江段,調研人員一行登上雄江鎮漂浮公園觀景臺,查看水資源保護情況和養殖網箱清退情況,參觀庫區移民文化博物館,并與雄江鎮領導同志進行深入座談。
聚焦司法服務“融合碩果”
助力兩岸融合
調研組一行還來到海峽鄉建鄉創家園,閩清法院在此設立了閩清(雄江)閩臺融合法律服務中心,選派涉臺商事審判法官擔任涉臺法律服務專員,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司法救助等綜合法律服務。充分發揮司法職能,積極延伸涉臺司法工作,服務保障兩岸融合發展。
調研中,林玫院長強調——
生態司法保護需跳出“就案辦案”思維,以“大生態”理念擘畫司法保護新藍圖,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保護體系。閩清作為福州生態屏障,需以“一區兩林場”法官工作室為支點,深化“審判引領+文化保護+自然保護”模式,通過設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推廣碳匯修復等創新舉措,構建自然與人文資源一體化司法保護格局。未來,閩清法院將繼續聚焦山水城市建設,執筆青綠,勾勒山水閩清生態畫卷。
供稿 |陳 濤
編輯 |陳 雅
初審 |季臺贈
終審 |林燕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