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炒股失敗,是蔣介石的“韭菜”生涯與人生轉折。
1920年代初,蔣介石在上海炒股堪稱“又菜又愛玩”。他先是和陳果夫成立“友愛公司”,結果遭遇國際銀價暴跌,首戰虧光5000銀元本金。
不甘心的他成立“茂新號”,卻因合伙人朱守梅高價接盤股票,直接虧掉7000銀元——這筆錢相當于毛當圖書管理員900個月的工資(月薪8元)。
虧到連兒子蔣經國的15元學費都拿不出時,他只能寫信哭窮:“思之傷心!”
虧急眼的蔣介石開始甩鍋:怪帝國主義操控金融,怪合伙人“不靠譜”,甚至聽信算命先生“五六月運氣不好”的預言,跑去普陀山拜觀音。
結果觀音沒顯靈,他又沉迷風月場所,日記里寫滿“邪念時起”“冶游無度”,活脫脫一個“股災后遺癥患者”。
2
1920年代上海交易所遍地開花,從股票到棉紗全成投機對象。全民國搞出150多家交易所,連寺廟都想上市。信托公司更離譜,給“空氣公司”開認股憑證,全民擊鼓傳花,泡沫吹到太陽系。
1921年底泡沫破裂,股價暴跌90%,交易所從150家倒閉到只剩12家。蔣介石的股票從50元跌到6元,老鄉周駿彥虧20萬兩度跳黃浦江,操盤手洪善強直接自盡。
報紙哀嘆:“昨日富豪,今日乞丐;飆焉華屋連云,飆焉貧無立錐。”
這場股災讓民國人見識了“金融鐮刀”的鋒利:銀行職員兼職炒股,錢莊老板下場割韭菜,老百姓掏空家底卻血本無歸。社會信任崩盤,連孫中山都感慨:“革命經費沒搞到,先培養出一批投機分子!”
1922年股災徹底擊垮蔣介石,他欠債60多萬元,被債主圍追堵截。走投無路下,他拜入上海青幫大佬黃金榮門下,改名“蔣志清”躲債。
黃金榮一句“他的債找我要”,嚇得債主四散。
此時孫中山正被陳炯明圍攻,窮得只剩200大洋路費的蔣介石趁機南下“護駕”,在永豐艦上貼身保護孫中山30天,從此被貼上“忠誠”標簽。
3
蔣介石炒股破產后,孫中山不僅幫他還債,還派他訪蘇學習建軍經驗。
1924年籌建黃埔軍校時,孫中山欽點“股災幸存者”蔣介石當校長——畢竟一個被股市毒打過的“韭菜”,總比沒吃過虧的公子哥靠譜。
蔣介石把炒股虧錢學到的“止損”用到了軍事上:黃埔軍校選址廣州孤島,防軍閥偷襲(股市教會他“風險隔離”);用蘇聯援助買武器(像極了“杠桿抄底”);甚至招生都搞“KPI考核”,一期只收350人,比選股票還嚴格。
經濟危機催生軍事強人。這場股災意外成就蔣介石,若他炒股暴富,可能成為上海灘“蔣老板”;但虧到褲衩不剩,反而被迫投身革命。
正如網友調侃:“感謝股市暴跌,不然中國近代史得改名叫《蔣老板傳奇》。”
這是歷史的黑色幽默。蔣介石的“韭菜”生涯,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禍兮福所倚”。股災讓他從賭徒變成軍人,從負債老賴變成“校長蔣公”。
而這場經濟危機,也像一只扇動翅膀的蝴蝶,無意間改寫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下次考試遇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想想老蔣的炒股日記,保準記憶深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