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青青魚
編輯 / Pel
排版 / Enclave
“僅憑視覺語言講清楚一個完整的故事,并精準地傳遞出故事中的孤獨感和信念感。”
2025年1月23日,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揭曉,拉脫維亞動畫導演金茲·茲巴洛迪斯(Gints Zilbalodis)和狗狗一起在溫馨的小臥室里聆聽喜訊:
《貓貓的奇幻漂流》 (Flow, 2024) 收獲兩項大獎提名: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動畫長片。
啃蘋果的導演和被迫營業的狗子,這無疑是奧斯卡這個巨大名利場中不可多得的可愛時刻。
《貓貓的奇幻漂流》在2月28日登陸院線與中國觀眾見面 ,與《花樣年華》《廚房》《初步舉證》等影片一起讓2025年2月的影院佳片云集,影迷直呼“過年”。
《貓貓的奇幻漂流》中國大陸海報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寶藏影片。
沒有人類角色,沒有一句對白,《貓貓的奇幻漂流》憑借環境的變化、情緒的營造和小動物的表情動作講述了一個動物版“諾亞方舟”的故事 :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抹去了人類的蹤跡,一只習慣了獨來獨往的黑色家貓在洪水后的世界里醒來,它不得不與其他動物共乘一葉木舟,踏上尋找新的棲息地的旅程。
性格迥異的動物們——警覺而冷漠的貓,成群結隊的狗,佛系的水豚,敏捷的狐猴,自由的鷺鳥——在一片陌生而寂靜的末世中成為了真正意義上“同舟共濟”的同類,旅途中,它們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現實的洪水,更有來自精神和心靈考驗:探索自我,求同存異,在自我和他人之間建立起友愛的橋梁。
《貓貓的奇幻漂流》劇照
雖然中文片名叫《貓貓的奇幻漂流》,但影片展現的其實是一次貓貓與狗子、卡皮巴拉、猴子、鷺鳥、鯨等動物共同完成的漂流,而導演金茲·茲巴洛迪斯就是那只“貓貓”。他多次在采訪中提到,這部影片講述的是自己個人的經驗。
01
無聲的冒險,永恒的冒險
在《貓貓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漂流》)之前,茲巴洛迪斯的所有作品都是由他獨自完成的,這是他首次嘗試帶領團隊完成一部動畫。
沒錯,從2010年至2019年,1994年生的茲巴洛迪斯在他自己的電腦上做完了六部短片和一部長片。這些前作就像是巨人的腳印,我們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到《漂流》是如何一步一步成形的。
到目前為止,茲巴洛迪斯的所有作品中均沒有出現過任何對白,對無聲世界的執著要求影片的主題和敘事必須高度提純。
短片 《水族》 (Aqua, 2012)時長僅有七分半,但已經在故事上構成了《漂流》的雛形:一只小貓一覺醒來發現世界已經被洪水淹 沒,它跳上木舟漂流而下,沿途遇到一只白色的大鳥。《漂流》中很多令人過目不忘的奇幻高光場景,都源于《水族》里的的構想。
左為2012年的《水族》右為2024年的《貓貓的奇幻漂流》
舒緩的音樂,潺潺的流水,炫目的光暈,《水族》已經在美學上搭建起了一個草圖版的《漂流》。 創作《水族》時的茲巴洛迪斯年僅17歲 ,他已經天才般地在作品中完成了對孤獨、陪伴等深度主題的探討,只是今天的《漂流》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角色,動物們組成了一個共同體。
《優先事項》 (Priorities, 2014)講的是一個男人帶著一條狗遭遇墜機事故,被困荒島,他們建造了一艘木筏企圖穿越波濤,幾經波折后大陸終于出現在眼前,可此時狗狗意外落水,男人毫不猶豫地折返回去搭救。洶涌的海浪和多變的天氣再次作為重要的外部力量參與敘事,茲巴洛迪斯在沒有語言的世界里建立起了一人一狗相依為命的深厚情感。
《優先事項》
《無聲》(Inaudible, 2015)是將“寂靜”這一設定發揮到極致的產物:一個熱愛音樂的小號手在演奏時遭遇雷擊,從此失聰。男孩奮力吹響小號,但是我們聽不到任何音符,畫面中有的只是旁觀者不解的凝視,觀眾跟隨著人物一起經歷著焦慮和絕望。直到影片結尾,他在雨中爬上風車,嘹亮的小號聲才再次傳來,簡單而純凈的旋律穿透人心。
《無聲》
金茲·茲巴洛迪斯的這些短片時長幾乎都在10分鐘以內,它們在主題和風格上具有高度的連續性,茲巴洛迪斯仿佛在一遍又一遍地映證這樣的觀點:
一切問題都是語言的問題。如果沒有語言,我們的情感將會更加純凈而有力。
這些練習也使他掌握了創作《漂流》最重要的能力:僅憑視覺語言講清楚一個完整的故事,并精準地傳遞出故事中的孤獨感和信念感。
之后,金茲·茲巴洛迪斯花費三年半的時間做完了長片首作《離開》(Projām, 2019),他一個人作為一支隊伍撐起了七十五分鐘的片長。
茲巴洛迪斯邊做邊學習,逐漸掌握了所有的技能。這一次,他走出拉脫維亞,獲得了第29屆昂西動畫節長片單元的最佳故事片獎。
《離開》融合了之前短片中出現過的各項元素:孤獨的小男孩,飛機失事,漂流冒險旅程……并且無限貼近游戲體驗的視覺風格已經成形。
《離開》劇照
因為《漂流》中有更多的角色,更復雜的水環境,更多樣的動畫效果,涉及到更大的預算規模(350萬歐元),因此茲巴洛迪斯不得不依靠一個團隊來完成。他為此專門在拉脫維亞成立了工作室 Dream Well Studio ,就像電影中的貓貓一樣,開始一次團隊冒險。
02
年輕高效的跨國團隊,細膩深入的藝術風格
《漂流》由拉脫維亞的Dream Well Studio、比利時的Take Five和法國的Sacrebleu Productions聯合制作,全流程使用開源軟件Blender,全片時長81分鐘,共307個鏡頭。
受制于有限的預算和時間(20名動畫師在制作啟動后的6個月內完成),制作團隊采用了極為高效和精確的工作流程。
茲巴洛迪斯縮減了前期概念設計的工作量,摒棄了傳統的分鏡腳本,沒有繪制任何故事板,而是直接在前期制作階段搭建3D角色和環境,利用虛擬相機在場景中自由探索,尋找最佳的視覺呈現方式,確定可被視覺化呈現出的內容后再進行精準的重建。
在此基礎上,導演和團隊反復溝通確定的動畫風格是介于寫實與繪畫之間的“自然主義”:取材于現實,但要對現實進行藝術化的轉譯。 環境是影片的第一大亮點,靜謐的氛圍和豐富的細節深深地吸引著觀眾,陽光的光暈使洪水也變得賞心悅目。
森林中灑落的陽光和斑駁樹影
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制作團隊不斷完善著這種獨特的視覺風格,在環境細節上投入了大量心血。自然界中風的流動、草木的擺動、水的律動都被細膩地復刻,沉浸式體驗感拉滿。細膩浪漫的場景成為影片一大美學標識。
但逼真并不是茲巴洛迪斯的目標,相反,他刻意保留了部分筆觸的不完美之處,賦予畫面獨特的質感。在細節不過于復雜的情況下,觀眾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這些角色身上。
為了豐富故事,劇本中為動物們的旅程設計了豐富的地點,這些地點都以極具真實感的方式被呈現出來。
途經廢棄的城市
同時,由于沒有對白,所以環境承擔了很大一部分敘事的功能。 環境的變化、攝影機的運動、光線的設計,都揭示著角色的內心情緒。
當小船駛入幽暗的森林深處,配樂開始變得沉重詭譎,傾斜的鏡頭預示著潛藏的危機,把觀眾的緊張情緒調動起來。影片中的水環境就在明媚、波光粼粼和洶涌、陰森恐怖這兩種風格間切換,為旅途增添了變化多端的奇幻感。
?
海上暴風雨帶來緊張、不安的氣息
在很多時候,鏡頭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故事的一部分,主動參與到情境中。
鏡頭運動參與驚險時刻
在場景之外,整個團隊還投入了極大心血的部分是動物的動作設計。茲巴洛迪斯動畫師團隊的成員幾乎都和他一樣年輕,其中的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參與電影項目,他帶領他們細致地觀察動物的自然動作和真實反應,分析各自家養的寵物和動物園里的動物,還參考了油管上大量的貓咪視頻。
Sacrebleu Productions的動畫導演在Blender官方頻道分享影片制作過程
因為影片沒有臺詞,所以動物們的行為在盡可能貼合現實、保持動物本能的同時,表情、停頓和情緒爆發需要成為無聲的“對話”,推動故事發展。
觀眾能在這只貓身上看到自己養的貓
茲巴洛迪斯在一次采訪中解釋道:“我希望這些動物完全按照它們的天性行動,它們不會說話,不會講笑話。無論好壞,我認為在電影里,比起人類,觀眾往往更容易關心動物的命運。動物身上自帶一種純真和無邪,讓我們不忍心看到它們經歷苦難。而類似的故事,我們已經從人類的視角見過太多次了,我覺得,用動物的視角來講述這樣的故事,能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片中有眾多涉及水的場景以及自由靈動的長鏡頭(平均每個鏡頭15.8秒/380幀),《漂流》所有的動畫都是手工逐幀制作的,沒有使用動作捕捉或類似技術。
03
走出自我的孤島,探索世界的廣闊
*下文包含劇透
《漂流》的主題有很多個層次。從角色出發,故事的主題是成長與探索。動物們并非無休無止地在海上漂泊,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尋找一個接受自己的地方或團體,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此外,茲巴洛迪斯為每只動物都設計了一個明確的課題。對主角貓貓來說,它需要獲得走出自我孤島的勇氣,從獨來獨往的習慣中走出來,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
從影片的開頭我們能看到,貓貓過去有一個愛它的主人,有一個專門為它設計的家,家里充滿大大小小的貓貓雕像。但在洪水來襲后,只剩空蕩蕩的房屋留在原地。
《漂流》劇照 貓貓曾經的家
起初,貓貓始終在逃避問題,每當遇到危險,它都會像現實中的貓一樣往高處爬。貓貓的主人曾經為它修建了一個巨大的雕像,當洪水一點一點將過去的家園淹沒時,貓貓爬到了雕像的頂端。很顯然這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因此它不得不邁出關鍵的一步,來到船上,加入旅程。
至于整部影片中最為奇幻的一幕,茲巴洛迪斯也向觀眾揭示了他的創作意圖。
在旅途中,貓一度厭倦了船上的紛爭。在經過一座石塔時,它和被族群驅逐的鷺鳥毅然跳船,一同攀爬到了塔頂,這是它們能逃避到的最遠處。但結果是它們因此遠離了一切,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現實,被困在虛無之中。一個巨大的傳送門在它們頭頂打開,兩只動物緩緩升向未知的天空,在最后一刻,鷺鳥將貓貓推下去,貓貓才得以回到現實。
在寫這一幕的劇本時,茲巴洛迪斯同步創作了配樂,音樂使他獲得了表達上的靈感。貓貓和鷺鳥選擇拋下憂慮和恐懼,這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個畫面既是此前故事的終結,也是新的開始。鷺鳥的奮力一推迫使貓貓直面問題,重新跳入水中。
對于鷺鳥和拉布拉多來說,它們的課題是拒絕集體的盲目 。起初,拉布拉多總是無條件信任和跟隨它身邊的其他狗狗。鷺鳥則因為選擇保護貓貓而遭遇了族群的羞辱和驅逐,它被自己的同類背叛,陷入深深的抑郁。
《漂流》劇照 鷺鳥將貓貓護在身后
在故事的最后,拉布拉多終于從盲從中解脫,獲得了獨立思考的勇氣,敢于追尋自己所認同的價值,在其他狗狗冷眼旁觀之時它選擇挺身而出。通過拉布拉多和鷺鳥,茲巴洛迪斯表達的是關于“同類”的思考:
擁有相同相貌、屬于同一種族的不一定是同類,而能夠風雨同舟的也許才是真正的同類。
環尾狐猴和卡皮巴拉也是重要的角色,狐猴癡迷于收集亮晶晶的物體,它不關心船上的任何事,一心只想著怎么保全它的收藏。在路上,狐猴也曾偶遇了自己的同類族群,它想要通過向其他狐猴展示自己的鏡子而回歸族群,但沒能成功。
卡皮巴拉永遠平和,處變不驚,它能和每一只動物都相處得很好,還教會了貓貓游泳。
《漂流》劇照
比起洪水的來龍去脈、人類的下落、角色出現或相遇的邏輯,動物的情感和它們的成長才是金茲·茲巴洛迪斯想要表達的重點。至于每個角色的成長方向,每個觀眾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茲巴洛迪斯沒有為觀眾設定固定的思考方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每個觀眾都會從影片的不同場景中獲得獨特的感受。
影片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算作是一部另類的公路片,旅途中的外部事件和意外發現是映射出角色成長的鏡子,對主題呈現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片中的許多場景,包括前文提到的那些畫面以及結尾,都沒有單一的、明確的含義。因為洪水、船、鏡子、殘垣斷壁等意象都充滿了象征和隱喻意味,某些畫面可以衍生出多重解讀。
《漂流》劇照
《漂流》的設定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諾亞方舟的故事,在《創世紀》中,洪水是神對世人的懲罰,神命諾亞建造一艘巨大的船只,使諾亞的家人和世界上的飛禽走獸免于懲罰。在《漂流》里,人類失去了登上方舟的特權,觀眾跟隨深度融入場景的鏡頭,在這85分鐘里忘記自己,用貓貓的眼睛去看世界。
語言確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我們的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充滿語言,它使我們得以進行更復雜的溝通,也給我們的心靈布下陷阱,阻礙真正的交流。 在貓貓的旅程中,沒有任何一只動物開口說話,但它們依舊收獲了理解、信任和陪伴。 茲巴洛迪斯用一部又一部沒有臺詞的作品鼓勵我們,跳出語言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偏狹,依靠內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04
結語
金茲·茲巴洛迪斯多次向藝術學院的學生及電影節觀眾提到自己的創作態度:創作者應該從個人經歷出發,去講述真正觸動自己情感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才最具感染力。
茲巴洛迪斯 在一個沒有大型電影工業的地方制作了這部《貓貓的奇幻漂流》。他絲毫沒有埋怨初創的艱難,相反,他認為來自世界不同地區、擁有不同人生經歷的人都能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一種振奮人心的處境。而且在小團隊、小成本制作中,創作者可以承擔更多風險,進行更大膽的嘗試。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貓貓的奇幻漂流》獲獎情況
350萬歐元預算、20人制作團隊,卻收獲50個獎項,《貓貓的奇幻漂流》擔得起2024年獨立動畫“神片”的稱號。這也是一部屬于電影院的影片,在大銀幕上,那些精心設計過的一切——細膩生動的視覺效果、真摯純凈的情感表達——都將得到放大,如果你是愛貓人士,或者想看一部輕巧自由的動畫,歡迎去做一場心靈的“馬殺雞”。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宇野常寬成名作,解剖新世紀二次元的時代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