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幾乎每頓飯都要艱難地吃上近1個小時,而且他吃完飯喘得厲害。有次在吃一碗熱粥時,他呼吸逐漸急促,趕緊吸氧才緩過來。”慢阻肺病患者家屬王先生說道。
您每天是否也要面對一吃飯就憋喘的“大麻煩”?怎么才能讓吃飯不再是負擔呢?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節目“慢阻肺病患者一吃就喘怎么辦?”中,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危重癥亞專科主任羅紅教授分享了一份“輕松進食指南”。
吃飯為何像跑了“迷你馬拉松”?
“我們的氣管和食管緊密聯系在一起,吞咽食物時會短暫屏住呼吸以防止食物誤入氣管。慢阻肺病患者本身存在氣道阻塞和缺氧,短暫屏氣會加重缺氧,導致身體代償性加快呼吸頻率,從而引發氣喘。這就好比跑步時被人捂住口鼻幾秒,松開后自然會大口喘氣。”
“咀嚼和吞咽需要面部、咽喉肌肉頻繁運動,這些動作會消耗能量,增加全身耗氧量。再加上消化食物時胃腸蠕動加快,血液集中到消化道,會進一步加重心肺負擔。尤其是吃堅硬、需長時間咀嚼的食物(如堅果、瘦肉)或者吃飯速度太快了,則會消耗更多氧氣。”羅教授講道。
“吃飯后胃部擴張,會向上頂住膈肌,使其活動空間受限,肺部無法充分擴張,呼吸效率下降,就只能通過加快呼吸頻率代償,從而導致氣喘加重,健康人也有類似體驗,但慢阻肺病患者更敏感。另外,長期患慢阻肺病的朋友大多伴有營養不良和肌肉消耗(尤其呼吸肌),進食時體力消耗可能超過肌肉代償能力,引發疲勞和呼吸困難。”
三個“秘訣”幫你安心吃飯
“吃飯對于健康人來說是小事一樁,但是對于慢阻肺病患者就是個‘體力活’了,有些患者吃幾口飯就喘得厲害,好似跑了一場‘迷你馬拉松’。”那么,怎么才能讓吃飯不再是負擔呢?快來看看羅教授接下來推薦的三個“秘訣”。
第一招:方式要對
很多朋友一吃就喘,不妨試試調整進食方式。首先是要少食多餐,避免胃部過度膨脹影響呼吸肌的功能,具體來說就是減少單次進食的量(比七八分飽再稍微少一點點),并且在上午九十點和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分別有一次加餐。
還有就是要緩慢進食、小口吞咽,每口食物后稍作休息,避免嗆咳。喝水或者湯的時候可以使用吸管,減少吞咽難度、節約能量。另外,建議慢阻肺病患者能夠專心致志地吃飯,假如邊吃邊聊天,食物很有可能誤入氣道。
第二招:姿勢與呼吸配合
吃飯時如果彎腰或者上半身前傾會使胸腔受壓,這樣呼吸起來更費力。正確的進食姿勢是保持坐直,飯后1小時之內避免平躺,否則食物可能反流,并且平躺后膨脹的胃部更容易擠壓膈肌。
呼吸的配合也很重要,進食的時候用鼻子吸氣,吞咽后縮唇緩慢呼氣。再次強調一下,大家吃飯時要把動作適當放慢,每一個步驟都要清晰,這樣才能控制呼吸的節奏。
第三招:食材會選
慢阻肺病患者比較適合蒸雞蛋糕、豆腐、魚肉等不需要過多咀嚼的食物,另外,還要講究科學配比三大營養成分。
由于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可導致或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使呼吸困難癥狀加重,因此,慢阻肺病的患者總體上要把握“高蛋白、中高脂肪、低碳水”的原則,大致參考范圍是蛋白質20%-30%、脂肪30%-40%、碳水化合物40%-50%,在加重期還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
看完配比建議,您是不是還不清楚應該怎么吃?別擔心,羅教授特意準備了一份包括加餐和正餐的范例食譜供大家參考: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日更版公眾號,會每天和大家見面,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點贊分享,把《看呼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還沒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私信小助手入群。我們將在群內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將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羅紅
教授,一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危重癥亞專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危重癥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遺傳及罕見病籌備學組副組長,湖南省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會長,湖南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主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