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AIGC產業插上“法治翅膀”,是激活數字經濟新動能、筑牢智能時代發展基石的“潤物無聲”;全國首部地方性母乳喂養法規,是在收集近20個政府部門征求意見、梳理匯編近800頁調研成果后凝聚的“民生共識”;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得到法治保障,是直面時代課題、守護民生底線的“破冰之舉”……沉甸甸的高“言”值成績單背后,凝結著廣州律師代表、委員們以專業詮釋使命、用行動踐行初心的法治情懷。
重托在肩,奮楫篤行;花城熱土,敢為人先。回眸過去幾年,廣州律師行業帶領全市律師主動融入廣州建設發展大局,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參與法治建設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建言獻策,以高質量高水平履職助力廣州書寫著良法善治嶄新篇章。
(2025年2月19、20日,政協第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相繼開幕,廣州律師代表、委員們攜130余份議案、提案、建議亮相“兩會”。)
0 1
服務大局,問計高質量發展
心中有大局,前行有方向。緊扣產業高質量發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等中心議題,廣州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專業視角洞察發展機遇,以法治思維破解治理難題,為經濟社會發展建真言、獻良策。
人工智能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和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支柱。廣州如何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對此,2024年,廣州市人大代表林泰松提出《關于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推動廣州AIGC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從培育發展AIGC產業生態集群、聚焦垂直領域發展行業大模型等方面建言獻策,為廣州搶占人工智能產業“智”高點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指引。
在2025年的廣州兩會上,廣州市政協委員劉紅麗立足“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現代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熱點話題,提出多份提案、建議。她表示,可進一步促進廣州高端服務業區域均衡發展及產業鏈協同優化,滿足當下新服務模式涌現背景下的多元需求,實現廣州高端服務業的提質發展。
“建議省級層面為南沙積極爭取相關舉措落地,實現‘港艇北上’‘澳艇北上’,結合游輪、游艇、夜經濟等主題,讓南沙能夠喝到游艇黃金產業的‘頭啖湯’。”今年廣東省兩會,省人大代表劉濤則將目光投向了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南沙的協同發展。他建議,可多關注涉外法治人才的引進及南沙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推動灣區發展再“加速”。
此外,針對行業發展所需,陳廣鵬、唐以明、莊偉燕、閔衛國、談凌等多位代表、委員就如何進一步推動案件數字化流程,提升人民法院司法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水平的議題,在電子檔案、審判流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0 2
獻策民生,繪制幸福感新章
人民律師為人民,廣州律師行業的代表、委員始終心系民生,在為民鼓與呼的道路上從未缺席。
作為一名律師,廣州市人大代表徐嵩曾多次接到學生校園沖突的求助,發現這些沖突背后往往折射出更深層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因此,2023年,她與30多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廣州市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條例”的立法建議》,該建議很快就被市人大常委會納入立法計劃。為了進一步找準立法切入點,兩年來,她先后拜訪了多名醫學教授、心理專家,深入10多家中小學校、社會機構開展實地調研,與數十位師生、家長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并先后參加了四次立法座談會、調研活動,力求能讓立法建議能夠切實地落到群眾的“心坎上”。2024年,《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得以正式實施,這也標志著全國首部中小學心理健康立法的誕生。
在今年的政協十四屆廣州市委會第四次會議發言環節上,廣州市政協委員胡桂芬作為大會發言的唯一一位律師,圍繞當前醫患陪護困境如何“破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表示,可對醫院護理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推進“無陪護病房”試點,建設“醫護一體化”模式,推動陪護困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憑借著深厚的專業積淀與熾熱的民生情懷,廣州律師在近幾年的履職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2024年,16名律師代表、委員榮獲履職積極代表與優秀政協委員稱號,9份提案建議斬獲省、市、區三級優秀案例殊榮,深刻詮釋了新時代廣州律師的價值追求。
其中,陳茵明代表以靶向建言破解城市治理難題,《關于開通地鐵13號線雙崗站3號出口的建議》歷經三年推動終獲突破性進展;其《推動蛇傷救治醫院從“全市兩家”到“每區一家”》履職案例推動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入選省級人大代表十大創新實踐案例。雷建威代表以破冰性立法實踐推動《廣州市母乳喂養促進條例》落地,有效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法律空白。鄭子殷委員立足長者友好社區建設熱點,提出改善老年人“懸空的晚年”,促成 1927戶長者輔助包完成微改造、304棟公共空教間加裝扶手,這一建議更是獲政協第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列舉肯定。
從基礎設施到制度創新,從權益保障到社會治理,廣州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用心履職,全力盡責,用顯著實績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
0 3
凝聚眾智,共譜法治協奏曲
近年來,廣州律師在全國、省及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數量逐年攀升。截至2025年初,廣州律師共有116人擔任各級代表、委員,其中,全國人大代表3人,全國政協委員2人,省人大代表2名,省政協委員5名。這一數字的逐年增長,與廣州律師參政議政能力的不斷提升息息相關。
(2025年市“兩會”召開前,廣州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質量發展工作座談會召開,肯定了廣州律師代表、委員們在推動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當前,倡導社會責任、共襄社會治理已經成為廣州律師的共識。為了進一步提升提高律師參政議政質效,廣州市律師協會每年定期組織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召開參政議政座談會,關注廣州法治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做好律師參政議政工作,讓廣州律師代表、委員更好履職,服務廣州高質量發展大局。
此外,廣州市律師協會還不斷探索行業內外參政議政資源整合途徑,力求讓律師參政議政“事半功倍”。一方面,積極組織律師參與立法修法工作,發揮廣州市律興律師業務發展研究院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絡站的橋梁作用,進一步強化律師在立法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四年以來,已為161份立法修改草案、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草案等提出1902條專業意見和建議,內容涵蓋數字經濟、城市更新、臨空經濟區等領域。另一方面,通過擔任法律顧問的角色,充分發揮律師在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四年以來,已累計服務9.6萬多家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為政府依法決策、企業守法經營保駕護航。
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積極實踐者,廣州律師不僅在服務個案中扮演關鍵角色,而且主動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2024年10月23日,廣州市律師協會與市內首個“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為其第一家顧問單位。
(2024年10月23日,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與廣州市律師協會簽署合作協議,廣州市律師協會成為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第一家顧問單位。)
“我們將充分發揮廣州近2.7萬名律師的智慧和力量,為基層立法聯系點提供服務。”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鄧傳遠介紹,廣州市律師協會有40多個專業委員會,會員律所1019家,執業律師近2.7萬名,還有110多名“兩代表一委員”。談及協會未來如何發揮專業作用,他表示,市律協能夠在立法意見征詢上向基層立法聯系點提供更多專業意見,特別是在匯總研判意見提供專業的把關。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新征程上,廣州律師代表、委員們將繼續懷揣履職熱忱,為廣州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凝聚更多律師智慧,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貢獻更大專業力量。
資訊來源 | 廣州律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