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何理
打破酷云近三年實時收視最高紀錄和近三年單集平均收視歷史紀錄,刷新CVB(中國視聽大數據)黃金時段電視劇史冠紀錄,《六姊妹》成為唯一CVB單日收視率破5劇集。
這是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成績。意料之外,是因為年代劇天然地被認為不是年輕人的口味,且缺乏流量加持。而情理之中則源于作品扎實的故事、鮮活的群像、真摯的情感,淮南家庭的小城故事與跌宕起伏的時代變遷相互交織,無論是平民視角的代入感、共鳴感,還是穿越年代的鮮活氣、煙火氣,都直叩心扉。
“這部作品是以新時代背景的平民視角,曲折處看見家的溫情。”西嘻影業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本劇藝術總監兼總制片人楊曉培告訴「深響」。
但要想做好、拍好這樣一個橫跨半世紀的人物群像,并非易事。這也是年代劇題材作品普遍面臨的難題——如何在那么長的時間跨度、那么多的人物關系中,把故事講清楚?如何立住有年代厚度和時代層次的人物角色?如何既還原可懷念的真實感,又拍出可共鳴的當下性?
保底色,強記憶,立人物
《六姊妹》改編自作家伊北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皖淮小城何家老一輩及其六個女兒的人生歷程。伊北曾創作出《熟年》《小日子》等作品,而《六姊妹》是伊北現在為止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說。原著77萬字,對何家人在各自的人生軌跡中經歷婚戀、工作、生活、人情等都有著細膩的描寫。
無論是從小說到影視的創作規律,還是硬性的技術要求,《六姊妹》面對第一個大挑戰非常明確——必須果斷抉擇到底要留下什么,舍棄什么。
楊曉培用“保底色,強記憶”來歸納主創團隊打磨大長篇的原則——“保留住小說中溫暖治愈的「家力量」的底色,這是基本盤。在人物的調整和故事的精煉上,再做大膽的嘗試。比如融入畫面的時間軸定幀,提示年代的推進;把姐妹成長歷程區分為三個明顯階段,給觀眾明確的記憶點。”
不難理解,所謂“保底色”,其實保的就是劇集的中心思想,那個支撐在每個細節背后的“內核”。
當每個人物的悲歡錙銖累積地堆疊,細膩的刻畫就像一片片紋路清晰的枝葉,故事扎實的好處是真實具體,言之有物,但副作用可能是容易讓創作陷入在細節中,尤其是雞毛蒜皮的日常如果太散,就會讓觀眾覺得失焦從而失去耐心。保住內容的核心底色,就是保住全劇的“靈魂”與“主干”,在如此不同的人生軌跡中抓取主線,抓取從始到終的劇情推動力。
“大眾對于年代劇的固有標簽停留在苦難元素,但我覺得《六姊妹》究極內核是家庭史凝結的治愈。六個姊妹在各自成長中,追求和生活狀態各不相同,即便有矛盾也在表面,她們是親人,心懷善良。”楊曉培說。
“強記憶”,則是為觀眾設置明確的記憶點,修剪非主要情節。
楊曉培告訴「深響」,主創團隊一方面把劇情劃分成三大階段并采用時間軸標簽明確提示觀眾,另一方面則精煉劇情和人物。不過這些方法只是基本動作,讓觀眾對劇集形成“記憶”的核心其實落在了“人物”上。
“講故事開篇就要人物鮮明。”楊曉培說:“大家能代入人物,就會「信」你的故事。立起人物是第一步,繼而角色的體感要前后一致,不能中途垮掉,不然觀眾同樣覺得失焦。”
這番見解值得細品,尤其在當下這樣一個信息碎片化甚至粉塵化的時代里,人們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似乎一切都在“變短”,一切都在“加速”。像《六姊妹》這樣的長篇章深度內容,雖然無需刻意迎合,但也必須要適應觀眾內容消費習慣的變化。
“先立人物,再講故事”的方法,無疑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劇集一開始就迅速立起來了幾個核心角色的人物特點——何常勝直爽熱情能忍耐;妻子美心盡職盡責,與丈夫相敬如賓;阿奶雖然識字不多,但卻識大體、有智慧,溫厚寬容不軟弱;而大女兒何家麗則從小就立志成為家里的頂梁柱,為后來成為下一代主心骨埋好了伏筆。
《六姊妹》人物關系圖
一致性+匹配性,角色大于演員
隨著劇情的步步推進,六姊妹逐漸長大,三個人生階段的演員順滑切換與水準一致,就成為了“不出戲”的關鍵。楊曉培甚至對小演員的長相都要求要一定程度上“神似”長大后的角色演員。
而除了劇集內容對于人物塑造的高要求,以及不同階段人物角色的一致性,《六姊妹》在“人物”方面還近乎苛刻地追求著演員與角色的匹配度。
“六姊妹”三個階段的演員
“當時這幾個角色大家沒敢想象能邀請奚美娟老師、鄔君梅老師來演。”楊曉培特別提到了奚美娟和“阿奶”的匹配度——阿奶非常有智慧,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她這種為人處事之道,在家里不動聲色又不怒自威,讓人覺得她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針。這種感覺和奚美娟慈善的眉眼,穩重的談吐格外契合。
而事實證明,她的確把“阿奶”這個角色詮釋地非常完整到位。
“那場戲是常勝出車禍,劇情里阿奶闊別十年回家,等著見兒子卻沒等到。奚美娟老師那場戲,讓現場的我們都感動至深,從驚愕到空白再到爆發的悲痛,只有生活經歷足夠的人才能詮釋出來這樣極致的悲傷。”楊曉培說。
在阿奶的兒子常勝去世后,家里孩子為“到底誰去頂爸爸的班”發生爭執,矛盾沖突的氛圍推進到頂點。這時,坐在一旁看著孩子們爭吵的阿奶以一種克制悲傷的語氣說道:“我才不要你們去頂我兒子的工作,我要他回來。”說完,她自己也掩面而泣。
這句話是奚美娟的臨場發揮,這段演完后現場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地感染甚至眼角泛出淚水。藝術表現力源于生活的閱歷與理解,只有來源于真實的表現才能讓人共情。
“演員的角色匹配度非常高。像林永健老師扮演的「大老湯」拿捏了一種分寸感,有狠勁,有留白,不是純粹的「壞」,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楊曉培告訴「深響」,《六姊妹》劇組是一個創作氛圍非常濃厚的團隊,而且每個演員都對自己有要求。“每個人的創作激情、熱情都拉滿了。演員們合力擰成一條繩,才會有這么好的效果。”
既還原當年的真實感,又拍出年代的當下性
年代劇在行業里被公認為“很難拍好的題材類型”。因為要拍年代劇,就不能只拍年代劇,年代的細節與年代質感,崢嶸歲月意義的光輝,缺一不可。
從細節上看,《六姊妹》的年代感不勝枚舉:肉票、布票、毛線票;野菜餅子、油滋啦;醬菜壇子、搪瓷缸;大頭電視、老電話……這些帶有時代烙印的道具既復原了當年生活的圖景,還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觀眾對年代的記憶得到進一步喚醒和加深,更讓觀眾感受到物質匱乏年代中親情與愛的力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劇組在橫店棚拍和淮南實拍之間選擇了后者,在還原場景的年代感上又增添了真正的煙火氣。
“當時在橫店拍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備選,但是在伊北的建議下,我們又去了淮南實地勘景,看到了現實里的小鎮生活,感受到故事原本的氣息。于是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修繕九龍崗街道、北頭街道,搭建田家庵碼頭,按照影視城建設標準打造了全劇的主場景何家樓房。”
正是劇組在每個環節上的用心,讓《六姊妹》贏得了市場的掌聲,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也紛紛點贊。細膩有質感的藝術沉淀,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那個年代普通市民平凡溫暖的生活底色和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
但年代作品光有年代感的還原,還遠遠不夠。
就像楊曉培此前所解構的觀眾觀劇邏輯——大家看劇,最終看的是人物,看的是人物身上情緒的投射和情感的共鳴。這也是年代劇如何拍出當下性的關鍵。
比如老大何家麗,年紀輕輕就膽大心細,能吃苦、有擔當。她發現父親何常勝被“大老湯”私自扣押問話,便勇闖糧倉,帶回父親,直言作為家里的長女“我得能站出來頂門立戶”。她內在的堅強正是當下獨立女性精神的共鳴點。即便是多為獨生子女的80、90后,也能從她身上找到“感同身受”的家庭責任感。
再比如老三何家藝,敢愛敢恨,個性十足,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能做出那樣出格的事情,同樣讓當下“離經叛道”的酷女孩們找到了自己。
一家人風雨相依的扶持是貫穿古今的深情,中國式家庭對圓滿幸福的追求背后更是中國人對于家永遠復雜而真摯的感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底層支撐:組織與管理
《六姊妹》是西嘻影業繼《夢中的那片海》之后的第二部年代劇,2020年成立的西嘻影業已為觀眾帶來了《千古玦塵》《且試天下》《夢中的那片海》《好事成雙》《神隱》《煙火人家》等精品劇集。
高產有節奏、穩定有質量是西嘻影業的特點。能創作出《六姊妹》這樣的作品并非偶然。
楊曉培告訴「深響」西嘻影業成立五年來,離不開三大方面的能力:
其一,投入力。楊曉培是行業里知名的工作狂魔,西嘻影業的“卷度”也是眾所周知。而正是這種時間、精力的全心付出,才能讓其在短短五年時間里從0到1,獲得行業和觀眾的認可。
“大家工作的時候,都會想怎么做得更出彩,今年做的怎么能比去年更好。愿意更用心,本質是大家對工作的熱愛。”
其二,觀察力或者說認知力。除了掌舵者楊曉培自身認知的不斷提升,西嘻影業整個團隊也在構建這種重要能力。
據了解,西嘻影業每周會有一次固定的“西游會”,由團隊成員們來分享一周里重點劇目的解析,以及整個社會、國內國外的熱點話題。楊曉培希望通過這種形式的全員會讓大家都充分了解行業的變化和風向,即使是非業務部門,身處這個行業,也必須在認知層面跟上。
這種看似“務虛”的非業務會議潛移默化地為西嘻影業帶來了業務能力的隱性提升和團隊凝聚力的加強。
其三,完整的產業鏈能力。楊曉培透露,公司這幾年發展下來已經逐漸打通了上下游,公司現在組織架構完整、業務鏈條完整。從內容研發中心到內容制作中心,從市場運營中心到商業化中心,以及中后臺各職能中心等等,公司的每一個項目都會在每一個環節中有專人負責。
影視行業發展到今天,內容制作能力不斷提高,而影視公司更應該提高的正是這種組織與管理的能力,也只有形成嚴絲合縫的合理組織流程,才能打破影視行業所謂的“爆款玄學”,保證高質量內容的可持續性。
不難發現,以上的幾種能力都是系統性的、貫穿西嘻影業所有項目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它可以駕馭《六姊妹》這樣高難度的內容,為什么它可以不斷突破自我,實現題材的多元化。
在楊曉培的規劃里,西嘻影業的內容戰略,是在古裝匠制、女性情感、時代情懷領域持續深耕,并于青春勵志、懸疑推理、奇幻未來領域創新發力。《六姊妹》就是繼以青春敘事為特色的年代劇《夢中的那片海》后,又一部以“大時代+小家庭”表達“時代情懷”的心意之作。
“西嘻不給自己設限,這幾年內容多元化,是我們鼓勵創新,同時配合機動靈活的糾錯機制帶來的結果。”
截至2月24日,《六姊妹》CVB收視率達5.002%,收視份額達19.464%,穩居TOP1,持續刷新CVB黃金時段電視劇史冠紀錄,也成為了騰訊視頻站內最快打破28000熱度的年代劇,進入騰訊視頻必看俱樂部。而接下來,西嘻影業還將奉獻《煥羽》《似錦》《驕陽似我》《小芳出嫁》《胡善圍》《對的人》《大醉凱旋》《白衣公卿》《乘鸞》等劇集作品。
“我們敬畏內容,堅定不移做頭部內容,我們足夠拼命,足夠努力,將來一定會不再「差一口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