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下午,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懷民老師、團委副書記金旻老師帶領學院2023級40余位本科生,前往武漢市卓創科技成果孵化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并圍繞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開展專題交流。
聚焦創業培育,拓寬行業視野
企業負責人高老師在交流中強調,孵化基地是培育創業者的重要平臺,希望更多的大學生關注并參與其中。他結合新聞與傳播的專業特點,分享了媒體行業的多元化發展路徑,涵蓋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新媒體及上下游服務領域,鼓勵學生“將視野置于行業全局,善用資源促進成長”。他提出三點價值導向:“學習目標化與高效化”“推動教育創新實踐”“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并以大學生自媒體博主為例,呼吁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同學們積極發掘媒體行業的廣闊天地。
以賽促學,推動新文科創新實踐
王懷民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當前同學們在創新創業賽事中“缺少指引”,需要增強意識,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他援引武漢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的成功經驗,強調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對文科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時,他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嘗試,大膽參與,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賦能。
案例解析,從定位到實踐
創業導師丁老師以武漢大學著名校友雷軍的創業故事切入,與同學們探討“創業的本質”。他提出創業第一步需“深耕一個領域,透徹其上下游生態”,并結合“映未來”“狐小旅”等創業成功案例,詳細地分析了其運營模式、差異化競爭策略及社會效益。他建議同學們關注一個領域內“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找準定位與核心優勢。
在丁老師分享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參與討論,有同學結合自身經歷深入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因素;也有同學基于自己的專業背景與能力,表達了嘗試參與類似創新創業活動的強烈意愿。丁老師在總結時強調:"每個同學都具備成為創新主體的潛能”,他鼓勵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
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創始人熊老師結合自身十年的創業經歷,分享了從技術研發到市場開拓的全鏈條經驗。他坦言,創業是“快速成長的必經之路”,但需立足擅長領域,強化核心優勢,“在風口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
實地參觀,激發創新動力
活動尾聲,企業工作人員帶領同學們參觀以往孵化項目成果展廳,并講解了項目孵化流程與成果轉化,同時表達了對武大學子未來投身創新創業的期待。
此次活動不僅深化了同學們對行業的認知,激發了他們對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興趣,也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信心。
圖片 | 珞新傳媒 新聞部 張譯心
文字 | 珞新傳媒 新聞部 孫詩彤
運營 | 珞新傳媒 新媒體部 黃敏
審核 | 金旻 珞新傳媒 張可欣 王庹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