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國府在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上曾經(jīng)“努力”過,搞過好幾版的整軍方案,但結(jié)果非常不盡人意。網(wǎng)友們所熟知的德械師、整理師、調(diào)整師這些編制,最終結(jié)果跟原初設想大相徑庭,像德械師被軍迷們調(diào)侃成德盔師,后來資深軍迷一考證,發(fā)現(xiàn)連德盔師也談不上,連德國M35式鋼盔都沒配齊。
75毫米野戰(zhàn)炮的成本可不低
至于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無非這么幾點。一是工業(yè)基礎(chǔ)太弱,無力自行生產(chǎn)整軍所需要的各種武器及物資,特別是重武器方面,如飛機、坦克/裝甲車、大口徑火炮等。二是經(jīng)濟也很差,沒有足夠的外匯購買國外先進武器,只能買少量充充面子,并且主要還是以物易物的方式。三是不重視自身軍工建設,甚至把本就薄弱、為數(shù)不多的武器生產(chǎn)能力廢棄了,例如克式75毫米山/野炮。
其實國府整軍方案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基于自身基礎(chǔ),把目標定高了,盡管方案改了多次,但還是高。以重要的陸軍火炮為例,跟大家說說。像75毫米山/野炮,不要說一個步兵師配備一個炮兵團,就是配備一個炮兵營都不可能??箲?zhàn)前夕,全國200多萬軍隊,超過200個步兵師,每個步兵師配備一個炮兵營(12門75毫米山/野炮),就是2400門了。還要有一定損耗儲備,就算10%,又是240門,合計2640門!如果再組建一些獨立炮兵單元,如獨立炮兵旅、獨立炮兵團,需要的數(shù)量更大。
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
PS:早期國府曾經(jīng)還計劃每個步兵師下轄一個炮兵團,配備36門75毫米山/野炮,200個師就需要7200門75毫米山/野炮,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就算是二戰(zhàn)時的日本,也做不到給幾百個步兵師團都配備一個炮兵聯(lián)隊,可想而知這目標有多離譜。
另外如果每個步兵團配備一個步兵炮連(4門75毫米步兵炮)的話,一個步兵師下轄2個步兵旅(4個步兵團),就是16門炮,200多個步兵師需要3200門以上。步兵炮在一線作戰(zhàn),損耗較大,損耗儲備需要更多,這樣加起來最起碼4000門的數(shù)量。同理,37毫米反坦克炮和20毫米機關(guān)炮需求量也不小,就算配備到師,一個步兵師直轄一個反坦克炮連(4門3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個小炮連(6門20毫米機關(guān)炮),這又是2000多門炮。
法國布朗德60毫米迫擊炮
至于威力更大、技術(shù)含量更高的105毫米榴彈炮、150毫米榴彈炮等,就更是奢望了。國府從德國采購48門150毫米榴彈炮和40門105毫米榴彈炮,已經(jīng)是能采購到的上限了,這還是以物易物的結(jié)果,根本沒那么多錢。這點數(shù)量的大口徑火炮下放到步兵師是不可能的,只能組成獨立炮兵團,關(guān)鍵時候使用。
其實最適合國府的是發(fā)展各型迫擊炮,以迫擊炮為主要火炮裝備步兵師,國府直到抗戰(zhàn)中后期才明白這個道理。跟身管火炮比,迫擊炮的技術(shù)門檻低多了,大后方很多小作坊都可以生產(chǎn)。并且只要規(guī)劃好,產(chǎn)量并不低。三種口徑就夠了,步兵連配備60毫米迫擊炮,步兵營配備82毫米迫擊炮,步兵團/師配備120毫米迫擊炮。這三種迫擊炮直接仿制法國布朗德公司產(chǎn)品,歷史上國府也是這么做的,只是時間上太晚了。
法國布朗德120毫米迫擊炮
如果抗戰(zhàn)前的備戰(zhàn)集中資源生產(chǎn)這三種型號的迫擊炮,一年生產(chǎn)5000門不是問題,要知道抗戰(zhàn)中后期失去大部分工業(yè)城市后,大后方一年還能生產(chǎn)2000多門迫擊炮(包括配套彈藥)。
每個步兵連配備3門60毫米迫擊炮,每個步兵營配備2門82毫米迫擊炮,每個步兵團配備4門120毫米迫擊炮,步兵師再直轄1個重迫擊炮營(12門120毫米迫擊炮),這樣一個步兵師共需要81門60毫米迫擊炮,18門82毫米迫擊炮,24門120毫米迫擊炮,合計123門迫擊炮。每年迫擊炮的產(chǎn)量可以武裝40個步兵師,三年時間就可以裝備100多個步兵師了。
92式步兵炮其實不如82迫擊炮
并且這樣的步兵師在火力上可不弱。步兵連可以火力壓制日軍步兵中隊,60毫米迫擊炮比50毫米擲彈筒射程遠、威力大。步兵營在火力上也比日軍步兵大隊強,82毫米迫擊炮比92式70毫米步兵炮機動性更好,最大射程也差不多,迫擊炮炮彈裝藥量還多一些。步兵團在火力上也可以形成壓制,120毫米迫擊炮炮彈威力比105毫米榴彈炮炮彈威力大多了,4門120毫米迫擊炮比日軍步兵聯(lián)隊裝備的4門41式75毫米山炮強太多。即使射程差點,但并不大,像民33式120毫米迫擊炮最大射程可以達到5700米(法國布朗德120毫米迫擊炮達到7200米),41式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為7000多米(實戰(zhàn)射擊距離不超過6000米)。
步兵師級,雖然火炮質(zhì)量明顯不如日軍常設師團,但三個迫擊炮步兵師對抗一個常設師團還是可以做到的。不論是馱馬師團(12門75毫米野戰(zhàn)炮+36門75毫米山炮)還是挽馬師團(12門105毫米榴彈炮+36門75毫米野戰(zhàn)炮),近距離作戰(zhàn)火力上甚至還有優(yōu)勢,108門120毫米迫擊炮齊射的威力可不是開玩笑。何況日軍這樣的常設師團不到20個,抗戰(zhàn)中后期大部分的日軍步兵師團也就2~3個炮兵大隊(24~36門炮),甚至不少只有1個炮兵大隊(12門炮)。
二戰(zhàn)蘇軍也大量裝備120毫米迫擊炮
當然,如果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有飛機、坦克、重炮的加持,那國軍三個迫擊炮步兵師加起來還是打不過,但總比歷史上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強太多了。打消耗戰(zhàn)的話,日軍必然消耗不起。
有網(wǎng)友可能要說,雖然技術(shù)上沒問題,但是否造得起,畢竟數(shù)萬門迫擊炮了。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國府外購一門博福斯75毫米山炮的價格大約是5萬銀元(1.6萬美元),而一門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則只需要480銀元。光是國府采購132門博福斯75毫米山炮的費用就可以生產(chǎn)13200門82毫米迫擊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