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當AI可以秒給答案的時候,老師們發覺孩子們的作業AI味很重。“老師該怎么「防」?家校雙方該如何適應這種變化?”
為什么要“防”呢?觀察下來,各方適應的都挺好。
學校
我家老大學校,開學之初老師點評學生寒假作業的環節,就對孩子們使用AI完成的作業,給了肯定的態度。
而且,學校老師不僅肯定孩子的作業,還給他們提供工具、教程,讓他們能更快更好地使用AI。
很明顯,我家老大學校,在孩子們使用AI方面,不僅適應得好,還引導得好。
家長
說完學校,來看家長。
就我自己而言,適應得挺好。
老大作業,不用我管。
老二作業,目前還只是小學二年級,沒什么高難度作業,暫時不太需要AI。
不過,對于老二,用AI來解答他的十萬個為什么,很是方便。
老二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以往這些問題,當下能解答的,老母親就解答。解答不了的,先放一放。這一放,如果沒有找到答案,后面老二還會不定時提起。
但現在,如果當下有空,就讓AI回答,一直回答到老二能理解的程度為止。比如前幾天問的“地球儀為什么是斜的”?經過不斷提問,AI給的回答,就很友好。
老二的十萬個為什么,相當于老母親額外的“家庭作業”。用AI回答,大大減少老母親腦力的消耗。現在有問題,老母親解答不了的,老二會有問AI的意識。
孩子們
孩子在作業完成過程中使用AI,只考慮家校雙方怎么夠?別忘了最重要的主角——孩子們。
孩子不用說,當然適應的也很好。
我家老大及同學們,在老師還沒有給出明確態度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借助AI來完成項目化作業。尤其對于以往要花個半天、一天的藝術作業,在AI的加持下,速度、質量都有提升,何樂而不為?
如何用
一個工具的使用,關鍵還在于人如何去用。
別的孩子,怎么使用AI來完成作業,我不知道。但我家老大的使用情況,還是了解一些的。
她沒有思路的時候,會借助AI提供思路。當AI給出答案之后,她會看這個答案是否正確。有時候會發現給的答案是錯的,有的時候會發覺答案并不完整。
老母親覺得我家老大這種用法,挺好。
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整理,AI只是工具,腦袋還是自己的。
其實在使用AI的過程中,還能不斷加強“提問”的能力。
不同的“提問”,有不同的答案。雖然網上有很多人總結的提問模板,但自己想問的問題是不同的,終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問題,問得“精準”,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使用AI完成作業,挺好的,關鍵是用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與總結。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