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斌 李博
儲值消費、返現送禮,本是商家與消費者雙贏的運營模式,卻有可能成為坑騙消費者的“陷阱”。遇到此類詐騙,該怎么辦?
什么是“卡店詐騙”?
“卡店詐騙”并非新型犯罪手段,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詐騙類型。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專業刑辯律師邱躍指出,“卡店詐騙”,也就是門店充值詐騙,官方定性為預付式消費詐騙。
“卡店詐騙”按運營階段可分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種類型。早期為預謀詐騙,開店后迅速辦卡并迅速撤店;中期則表現為正常經營一段時間后,改變服務內容或將店面轉讓等,讓消費者儲值降低或失去價值;后期是商家決定不再經營時,反而加大優惠力度誘騙消費者。
首都師范大學刑法專業教授肖怡認為,如果行為人開店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誘消費者儲值后卷款跑路,該行為顯然構成詐騙罪。即便消費者儲值前期可正常使用一段時間,也只是誘騙更多消費者的手段而已,并不影響詐騙罪的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卡店詐騙”早期和后期類型都有較多刑事案例,而中期類型的“卡店詐騙”犯罪則因為容易與經濟糾紛混淆,刑事判例相對較少。
“職業閉店人”作惡
在一些中期類型的“卡店詐騙”中,不乏“職業閉店人”的身影。
據中消協介紹,“職業閉店人”是專門為經營不善的經營者策劃閉店方案并實施閉店行為,同時處理遺留維權糾紛的群體。他們通過多次委托辦理變更登記,將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沒有實際償債能力的“白戶”,使企業能夠轉移資產、逃避債務和法律責任。
2024年10月,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通報打擊“職業閉店人”全國首案。2家閉店企業及3家涉案背債中介機構、2名閉店人被立案調查,罰沒款項60多萬元。
肖怡認為,如果有證據證明店鋪雖然由新的商業主體接管,但是消費者實際上并不能在新的商業主體中正常消費儲值卡中的余額,也不能獲得退款,則還是要從實質上評估“閉店”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如果查實收取儲值的店家與“職業閉店人”之間有合謀,企圖共同侵吞儲值款等行為,則有可能被認定為共同犯罪。
被騙了怎么追回損失?
以下是邱躍總結的一份攻略:
識別與取證方法:
1、撥打當地商務部門電話,了解其是否已經備案、資金是否在監管之下。
2、在企業信用系統或網絡搜索店家名稱、人員、產品品牌等,保存查詢結果。
3、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約定清晰轉店、退款等條款。若無書面合同,則保留宣傳單、電子協議或聊天記錄。
4、在錄音推銷儲值過程中,詳細詢問儲值金額、待遇及退款政策,并詢問推銷人員姓名,盡量與推銷人員合影留存作為證據。
5、保留轉款、儲值、消費記錄。
6、保存商家出現問題后的所有溝通交流記錄及公告、照片。
7、與其他儲值客戶建立聯系,聯合維權。
操作方法:
1、在社交平臺如實呈現被騙真實經歷;可以在店門口撥打110,向公安機關報案,還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商務部門,以及根據預付卡所涉領域向金融監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門、教育部門等尋求幫助。
2、從工商、稅務、社保、消防等多方查詢商家有無違法違規之處,如實舉報。
3、與商家溝通,態度要十分堅決。
注意事項:
1、報案前將證據分類梳理好,制作證據清單,并在證據上標注證明內容。錄音錄像、聊天記錄截圖等視聽證據,最好提供原記錄設備給公安機關,以提高證據有效性。
2、在和商家溝通時不要提出超常規的賠償要求,必要時咨詢律師意見;
3、社交平臺呈現遭遇時要準確客觀,表述要有證據;
4、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采取措施,行動越早效果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