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因其鮮美的味道
和豐富的營養深受很多家庭的喜愛
但你知道嗎
享受美味的同時
要注意魚身上有個部位
暗藏“致命危機”
那就是“魚膽”
曾有人因聽信魚膽能治病的偏方
生吞了魚膽
隨后出現嘔吐、腹瀉的癥狀
醫生判斷該患者
因魚膽中毒引發了急性肝衰竭
幸好經過救治后
患者成功脫險
小小一個魚膽
為何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市監君這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毒性勝砒霜
生食、熟食都有毒
魚膽即魚的膽囊,位于魚類軀干部腹側,主要用于容納魚類肝胰臟分泌的膽汁,起消化作用。
魚膽膽汁含有膽酸、牛黃膽酸、氫氰酸、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組胺等多種毒素,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氫氰酸,其毒性比同劑量的砒霜還要大!
加熱、烹煮或酒精都無法破壞這些毒素,因此即便將魚膽蒸熟食用或是用酒沖服鮮魚膽,仍可能導致中毒。
雖然并非所有魚膽都有毒,但人們常食用的淡水魚,如鯽魚、青魚、草魚、鯉魚、鰱魚、鳙魚、武昌魚等的魚膽均含有毒性。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避免食用所有魚類的魚膽。
魚膽生吃、熟吃、泡酒吃都有毒。那么,其他動物的膽呢?
醫生提醒,蛇膽與熊膽需經過特殊處理方可入藥,且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切勿為了進補、養生而擅自食用。
魚膽中毒
有這些表現
魚膽中毒之后,發病速度很快,潛伏期為半小時到6小時左右。
●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通常最早出現,多發在服用魚膽后1-14小時。
● 數小時后可出現皮膚及鞏膜黃染、乏力、納差、肝區疼痛、少尿、無尿、面部及雙下肢水腫、腰痛等癥狀。
● 隨著病情進展,腎臟、肝臟、心臟等器官功能受損,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和休克,危及生命。
一旦誤食
務必立即就醫
明確魚膽中毒后,應立即就醫,徹底洗胃或催吐以清除體內毒物。
在醫生指導下,可服用一些能保護胃黏膜、延緩膽汁吸收的藥物或食物。
重度魚膽中毒患者應盡早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能短時間內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減輕對器官的損傷。
做好這4件事
避免“中招”
● 了解魚膽的毒性,切勿聽信魚膽能明目、可治病的偏方。
● 宰殺時,務必將魚膽清理干凈。
● 如果不慎將魚膽弄破,應立即將沾染膽汁的魚肉切掉。若魚膽污染范圍較大,為確保安全,建議將整條魚丟棄。
●謹防魚膽汁濺入眼睛,含有毒素的魚膽汁可能導致結膜炎、視力減退,甚至導致失明。
魚鮮雖美味,食用有禁忌
安全放首位,千萬別僥幸
來源:深圳食藥安辦、健康廣東國家應急廣播、人民網科普、CCTV生活圈、深圳市場監管、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