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低調示弱中國,副總統萬斯高呼“俄羅斯不可戰勝”。特朗普的新任期,無意對抗中國?全是假象,特朗普四處布局,對中國虎視眈眈。那為何遲遲不動手?因為美國突然發現,從歐洲到日韓,所謂“盟友”一個都靠不住。
“我們的目標是在馬斯克的幫助下梳理國防冗余,而不是對中國開戰。”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公開發聲,為未來四年美國對華軍事關系,定下基調。076下水,兩款六代機鷹擊長空。中國在軍事領域的突飛猛進,讓他的發言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幾乎同一時間,對歐洲諸國喊打喊殺的副總統萬斯也出來發聲,他直言“俄羅斯不可戰勝”,并力挺特朗普與普京和談的決定。從上述發言來看,美國似乎要息事寧人,暫緩攻勢。
然而,千萬不要被這些“示弱”的表象迷惑,相比于第一任期,特朗普對中國的敵意可謂有增無減。只不過這一次,特朗普也學乖了,相對于八年前的高調行事,這一次,他選擇在背后“使陰招”。
比如最近曝出的物流海運相關提案:每條中國制造的船只每次進入每個美國港口,最高收費150萬美元。如此獅子大開口,特朗普根本就是奔著這基本就是奔著斷絕中美海運去的。
除此之外,美國還悄悄中止中美稅務協議,對橫跨中美的企業征兩次稅,很明顯,他這是在逼著美國企業逃離大陸,借此孤立中國。
那問題來了:特朗普既然將中國視作“全面競爭對手”,為何只是在經貿領域搞些小打小鬧?
尤其是之前幾次三番提起的“關稅制裁”到最后也只加征了10%的份額,詮釋了什么叫“高舉輕放”。
那是因為特朗普環顧四周,從歐洲到日韓,這些所謂“盟友”一個也靠不住。
眾所周知,因為烏克蘭問題,美國和歐洲這段時間鬧得很不愉快。盡管馬克龍親自赴美與特朗普交涉,但成效仍舊不大。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美國與歐洲之間仍舊存在著“不小的分歧。”
正當全世界都認為歐、美關系只是一時陷入僵持的時候,歐盟主動出擊,走出了出人意料的一步——
他們先是取消了原定于周三,與美國國務卿外交官的會面,隨后知情人士放出消息,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已經將訪問中國的事宜提上日程。
事實上,這段時間里,歐盟已經多次“示好”中國。比如在上周,歐盟內部最堅定的對華強硬派,都對中國說了軟話。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可以和中國合作,維護雙方的共同利益。”
很顯然,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完全倒向俄羅斯的選擇激怒了歐盟,中歐關系不說徹底恢復,至少也借此迎來了一個“解凍期”。
除了歐盟之外,韓國的“騎墻外交”也讓白宮頭疼。2月26日,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在國國會上表示,韓國政府將持續維護好中韓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他也在出席慕安會時說過“美國是韓國不可或缺的盟友”。但對于美國來講,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韓國的搖擺不定,讓特朗普的“困中大計”前途渺茫。
相比于韓國,美國在亞洲的另一個盟友日本,倒是忠誠得多。可惜的是,他們更靠不住。
文章前半部分,我們提及了美國政府針對中國航運業的陰謀。可如果斷絕了中美之間的航運問題,相關產業出現的真空,又由誰來填補呢?
按照特朗普的規劃,身為島國且造船業同樣發達的日本,是最佳選擇。可事實證明,日本在關鍵時刻根本靠不住。
一方面,如果中美完全脫鉤,日本根本無力填補空白。根據數據統計,世界前兩大造船國中國與韓國相比,日本在市場份額上存在顯著差距。
根據海事咨詢公司的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日本僅獲得了全世界5%的船舶訂單,而中國為70%。這十四倍的差距要填上,光靠一個日本談何容易。
更別說日本本土的造船廠,還有不少跟中國企業有合作了:比如日本常石集團,他們的企業構成里甚至有中國公司控股。
因此,特朗普的針對中國的行動也被專家嘲諷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更有海事從業人員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被特朗普顧頭不顧尾的騷操作給整無語了。
綜上所述,如果美國的目標是想讓自己在未來在出口方面完全失去競爭力,那么他們大可以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